李时珍只把自己的苦恼偶尔向同学的乔生倾诉,乔生是蕲州学里一位独特的人物,不过老师们和李言闻都认为他不务正业,好读杂书,并不赞成有前途的李时珍和他来往。
乔生听了李时珍的话,想了想说:“令尊望子成龙,天下父母心都一样。其实我也知道举业是正途,只不过成龙上天,成蛇钻草,贡院的龙门太高,多少人跳不过去,死不瞑目。我看来也注定要成为这样一条死不瞑目的鱼。”
李时珍有点好笑,天下的鱼都是死不瞑目的,他劝乔生不要太灰心。乔生拉他出了学堂,站在麒麟山上,看着山下蕲州城的千家万户。这里三面环水,“背麟岗,面凤岭,大江襟于前,诸湖带其后,左控匡庐,右接洞庭”,是“吴头楚尾、荆扬交汇之区”。麟岗指的就是麒麟山,凤岭指的是靠城西的凤凰山。乔生指指身后的学宫、文庙,指指凤凰山南麓的荆宪王府,指指遥远的蕲州卫所和下江防道,再大致点出城中冯、李、顾、郝四大名门所在,豪情满怀地说:“常言道:修得万世住京城,修得千世住省城,修得百世住县城,前世不修住山林。这里是府、州治,我们虽然没有修得千世,算起来也该修了九百多世了。我越来越觉得:功名事业,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既然是这样,修行之道,又何止在读书一门?这城里有藩王,有世家,有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我们难道不可以沾一点他们的仙气?今生就修成正果!听说你父亲常常出入于顾家、郝家,荆王府也请他看过病,我还曾经想到读书不成,就拜他为师学医呢,何必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一席话听得李时珍有点愕然,过了半天感叹地说:“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可是,吊死也得找一棵大树啊!”
第二年丁酉乡试,李时珍再次落第,同时落第的乔生并没有拜他父亲为师学医,而是打起行囊离开蕲州,据称游学去了。孤独而苦闷的李时珍不知哪一天才等到“金榜题名时”,却先迎来了“洞房花烛夜”,这年前后,他和//的吴氏女结了婚。
第三节月池翁的黄芩汤
婚后的李时珍在贤慧的吴氏陪伴照料下,日子过得像饴糖一样。他的心思渐渐离开了书本,开始爱去蕲州药市上逛一逛,他喜欢和天南地北的药商们谈笑,听他们聊山南海北的各种药材。
他随手拿起一味药问药商,药商们告诉他这叫蚤休,主治惊癎、癫疾、痈疮,下三虫,去蛇毒,所以有蚤休、螫休等名,另外又俗称“诀道:“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痈疽之类的毛病遇上了这药,能够很快药到病除,简直像用手就可以拿下来似的。这些都使他感到极大的乐趣。
他还和药商们辨别药材真假,常听他们说“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之类的药谚。黄芩很容易见到,所以几乎不会有假;阿魏是西番所产,十分难得,所以假的太多。这使得他对阿魏平添一种神秘感,而对滥贱的黄芩就有点瞧不在眼里。
糖一样的日子化得很快,终于有一天他感觉不是味了,突然跑进父亲的药房,拿出一块黄连嚼了起来。吴氏看得目瞪口呆,只有李言闻背过去点了点头,心里长叹一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儿子太像自己了。
李时珍卧薪尝胆,又开始发愤苦读了。过份用功使他的身体失于调养,这年暑月间,他得了一场感冒,为了怕耽误功课,他拖了一阵,结果一直咳嗽不停,转成了可怕的“骨蒸病”。
李时珍病倒在床,全家人才慌张起来。这病症状厉害:全身发热如同火烧,骨头就像放在蒸笼里蒸着一样,所以叫骨蒸病。每天要吐一大杯痰,烦躁焦渴,寝食难安,服遍了柴胡、麦门冬等清热祛痰药,都不见效。过了一个多月,病势加剧,全家人都以为他没救了,母亲张氏、妻子吴氏都在背后流泪,而这时候的李时珍已经快烧得不省人事了。
当他霍然睁开眼来,已经别是一番清凉世界。他不知道这是人间,还是九泉幽冥。他看到了围在床边关切地注视着他的亲人,渐渐回忆起昨天父亲亲自喂服他什么药汤的情景。现在身热尽退,痰积咳嗽全消,他一下子坐直了起来,病奇迹般地痊愈,他到鬼门关去游了一遭。
后来父亲告诉了他救他一命的是什么药。那时在试过许多种药都不见效的情况下,也是作万一之想,偶然记起按古方用片芩一两,水二钟,煎一钟服下去。片芩就是黄芩,就是那“黄芩无假,阿魏无真”、李时珍心里还有点瞧不起的黄芩。
号为月池的月池翁李言闻一剂黄芩汤,使李时珍起死回生。他亲身领受了中医药的奥妙,感慨不已。他想告诉父亲说:这难道不是学问本事吗?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本事啊!就像鼓槌敲到鼓面上一样,应槌而响,看得见,听得清,实实在在。但他没有能说出来。
李言闻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养几天,再接着读书吧,不过——”李言闻顿了一下,“也别再像以前那样太用功了。”
李时珍以三年苦读和一场大病换来的是什么代价?庚子年乡试就要到了,李时珍抬眼远眺近望,在蕲州西北面不远的安陆迎来了世宗皇帝的南巡,使民间备受骚扰。这位皇帝又禁书院、派税监、封真人,上下闹得乌烟瘴气。李时珍的前程,也好像笼罩在这乌烟瘴气中,变得一片迷茫。
嘉靖十九年庚子岁
喜欢北斗以南第一人——李时珍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