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这篇碑铭,俱皆赞叹不已,王衡也听得叹为观止,蔡邕在碑铭中对陈寔的人品道德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没有虚伪,没有矫情,没有败言,体现了碑铭质朴、尚实的一面。
同时蔡邕在碑铭的创作中又极大限度的驰骋文才,行文中有意隶事用典,遣词造句注重对仗工整,辞气奔放,极尽典雅,而这一切,竟然就是在短短一刻钟之间构思并完成,短短数百个字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蔡邕被称为本朝第一辞赋大家果然是名不虚传。
孔融尤其钟爱蔡邕撰写的碑铭,他日后也曾经多次替人撰写碑铭,而在他的碑铭创作中,也受到了蔡邕很大的影响。
陈寔的子孙们读了蔡邕撰写的这篇碑铭,都是眼含热泪,向蔡邕下拜称谢,俱言有了这篇碑铭,陈寔之名必将流芳千古。
说句题外话,后来的魏国名将邓艾,十几岁的时候随母亲来到颍川许县,在陈寔墓前见到了这篇碑铭,非常喜欢,他就取其中“范为士则”一句,替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邓范,字士则,这也算是这篇碑铭造成的一个特别的影响了。
陈寔的后事,可以说是极尽哀荣,本朝士林的重要人物和朝廷公卿,不知道来了多少,据不完全统计,来到许县为他吊孝的有三万多人,车马无数,许县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许县这么热闹过。
王衡也在这一次认识了荀谌、荀攸、郭嘉、审配、田丰、沮授、程昱等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当然,他们基本上都是谋士,这是因为,一般只有文人才会来给陈寔吊孝。
对于王衡来说,这些人当然都是大名鼎鼎,可是对这些人来说,王衡的名气也很大了,仅凭发明印刷书籍一事,王衡在士林当中就已经足够让人记住了。因此,这些人见到王衡,对他都很客气。
可以说,王衡这一次许县之行,收获还是颇丰的。
**********
八月底,陈留圉县,王衡一行人给陈寔吊孝完毕之后来到了这里,这里是蔡邕的家乡。
圉县离许县不远,因此蔡邕打算回老家一趟,将老家的藏书搬到汉寿去,全部印出来。
如今蔡邕还在避祸,朝政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他暂时已经没有再受朝廷启用的心思了,也不可能回到家乡长住,那么,把自己的藏书都整理印刷出来,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了,他现在全部的精力都在这上面。
这一次来许县,蔡邕并没有遇到刺杀。其实便在他在吴会之地避祸的最后一年多,他基本上也没有遇到过刺杀了,这也很容易理解,他毕竟出门避祸十多年了,很少有人会有这么大的耐性,还在派人追杀他。
而且与蔡邕结仇最深的人中,有几个已经死了,比如中常侍王甫,还有卫尉阳球等,剩下的仇人主要是十常侍,他们现在与大将军何进等人斗得你死我活,自顾不暇,估计也没心思再刺杀蔡邕这样一个对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害处的人了。
如今只要蔡邕不大摇大摆的在雒阳市上走一圈,估计十常侍都不会理他了。
虽说如此,典韦还是警惕的贴身护卫着蔡邕,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万一有哪个一根筋的人,还想着刺杀蔡邕报仇呢?
蔡家是圉县大族,蔡邕的老家附近都是蔡氏族人,当大家看到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的蔡邕回来了的时候,都是又惊又喜,纷纷围上来寒喧。
看到这么多人围了过来,典韦握紧了腰间的刀柄--这一次出远门,大铁戟这样的凶器是不适合带在身上的,放到了马车上,他的身上只带了一把刀。
蔡邕温和的笑道:“阿韦,不必紧张,这些都是我的族人。”
典韦这才稍稍放松了右手,不过他的一对眼睛还是如鹰隼一般左右扫视着,一旦发现不对,他立刻便可挡在蔡邕身前。
蔡邕与族人们寒喧着,不过他只字未提自己现在何处避祸,他不能给王衡带来什么麻烦。
蔡邕感慨道:“邕已十数年未回家乡,想必家中早已破败了罢?”
一位族人道:“议郎,你家中有人打理,如今与你离家时一般无二呢!”
蔡邕不禁奇道:“邕家有人打理?那是谁人?”
那位族人道:“是议郎家的一位仆人。”
蔡邕更觉奇怪,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家了,生死未知,家中也无旁人,他以为家中仆人都已经跑了个干净,没想到还留了一个。
强烈的好奇心让蔡邕加快了脚步,走向了自己家中。
来到蔡邕家门外,只见门紧闭着,王衡让一个护卫上前敲了敲门,半晌之后,有人开了门,这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苍头,他佝偻着腰问道:“你要寻何人?此间主人不在。”
蔡邕仔细打量了苍头一会儿,突然激动的叫了起来:“阿康!”
苍头听到蔡邕的叫声,看向了蔡邕,片刻之后,他也激动的叫了起来:“老爷,你回来了!”
苍头连忙将门大开,让蔡邕一行人进来了。
原来,苍头是蔡家的老仆,名叫徐康,十多年前,蔡邕远赴吴会之地避祸之后,蔡家的仆人们因为主家无人了,一个个先后离开了蔡家,最终只剩下了他和老妻两人,打理着蔡家的宅院。
五六年前,他的老妻也去世了,于是便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可是他还是没走,一直坚守在这里,他一直坚信,蔡邕有一天一定还会回来的。
蔡邕在自家
喜欢三国之搅局者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