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航行不外乎是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以太空航行而言,就是轨道转移的动作。从某个星球的轨道航行至另一个星球的轨道,或是从同一个星球的低轨道移动至较高的轨道,这种轨道转移的航行路径轨迹被称之为「转移轨道」。
转移轨道有无限多条,但消耗能量最低的只有一条,被称为「霍曼转移轨道」,乃是由霍曼首先计算出来。霍曼转移轨道是相切于两个出发点和目标轨道的椭圆轨道,并且是两个星球在「合点」的时候才会出现。行星间的重要关系位置有两种,其一称为「冲点」,亦即两个行星位于太阳的同侧,乃距离最近的地方。其二是两个行星分别位于太阳的反对侧,是二行星间距离最远的时候,这个位置关系称为「合点」。
基于星球运动与太空飞行原理,两个行星间航行消耗能量最低的是在距离最远的合点的时候,而非距离最近的冲点的时候,这是因为行星本身的运动速度与行星轨道上的恒星重力势能的影响。冲点虽然距离近,但由于飞行时必须先抵销行星的公转速度,因此消耗能量是最高的一种。
霍曼转移轨道飞行需要在行星相对位置达到合点的时候,但行星间并非天天都在合点,比如地球和火星的合与冲每两年两个月一次,所以我们说朝向火星的发射窗口开放周期为两年两个月一次。
霍曼转移轨道虽然是最节省能量的轨道(需要达到的速度最低),但并不是飞行时间最短的轨道。如果拥有足够强力的推进系统,则可以付出消耗更多的燃料为代价,走其它转移轨道更快的抵达目标,换句话说就是直接飞向目标。这种能力凭化学火箭是办不到的,必须要使用大推力与大功率的先进核分裂火箭(气态核)或是核融合推进系统才行。
一般而言,是否值得消耗燃料进行快速航行端视需求而定。比如说海运的货物和空运的乘客显然是基于不同的需求,付出不同的成本来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再者,在这些转移轨道中,会有几条自由返回轨道。所谓自由返回轨道便是在飞行中途发生事故必须放弃飞行时,能够返回出发点行星的轨道,这必须谨慎选择轨道与出发速度才行。如失败的阿波罗十三号便是走自由返回轨道才能在中途放弃任务后返回地球。除了这些轨道转移动作的注意事项外,其它的航行原理就较为简单了。
太空船航行的运动原理乃是基于惯性定律。在一开始就提过,太空中没有阻力(其实是有,不过低到可以忽略),因此任何火箭想要煞车则必须消耗携带的燃料逆向pēn_shè来减低速度,而前文提及的火箭公式中的最终速度则是指引擎全开到燃料消耗完毕所能达到的速度。因此前面的标准太空船的最高速度指的全都是太空船进行单程任务,无法回航甚至无法减速的速度。如果想要煞车,则最高速度必须减半。
简单的来说,加速一个物体到某个速度与在将其速度减为零消耗的能量是相同的,只不过方向相反而已。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矢量的概念。当然就火箭系统而言,由于燃料的消耗让总质量降低,因而使加减速时消耗的能量并不相同,但实际上,以同样的燃料想要减速停止,则速度仍然会降低成单程最高速度的一半。而这种程加减速的情形仅会出现在朝向一个目标港口航行的情况下,若是想要在出发后能减速停止并返回母港,则根据同样的原理,速度将会掉成原先的单程最高速度的四分之一。而这个速度就是实际上的实用最高速度,同时也是实用巡航速度。
当然如果能出发到另一个港口补充燃料,则可以用两倍的燃料让实用最高速度达到单程最高速度的二分之一。如果想自行携带全程燃料达到相同的速度,需要携带多少燃料?各位读者不妨自己运用火箭公式计算一下。在此我们将不考虑这种情形,而以单程最高速度的四分之一当成实用最高与巡航速度。
在太空中是无所谓省不省油的,你加到某个速度后关掉引擎,则太空船仍然会依惯性等速前进,因此其理论航程是无限的。但由于成员需要的消耗品如空气食物水等需要补给,因此太空船仍有一巡航时间,不考虑加速时间的话,这个时间乘上实用巡航速度便是该太空船的实用行动半径。简单来说,这跟核子动力船只与有点类似。
核子动力船舰的行动半径并非受限于燃料,而是受限于食物等补给品与成员的心里问题。另外若能用光帆或磁帆作减速需求,则可以减少甚至不需要考虑减速会消耗的燃料,如此一来同样燃料携带量的太空船便可以达到两倍的巡航速度。但先决是要朝向太阳或是光源站航行,且使用的光帆重量不可超出原先减速用燃料的重量。
基于相同的原理,太空船一般都会装备多具引擎。太空船的最终速度和引擎的推力与数量毫无关系,只和燃料有关。即使是仅装备一具低推力引擎,花费较长的时间去pēn_shè燃料则仍然能达到相同的推进速度。以装备两具引擎的太空船而言,若其仅开启一具引擎则推力与加速度将降为一半,但燃料消耗速度也降为一半,因此加速时间为两具引擎的两倍。相乘之后所达成的最终速度是相同的,因此乍看之下似乎没有必要装备多具引擎。
但问题在于太空中毫无阻力,如果飞行途中发生引擎故障的事故导致丧失推力,则太空船将会持续永恒的飞行下
喜欢太空航行与作战技术导论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