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更轻装甲,更强防护
幸运的是,波雷舍夫接下来给出的回答并没有让马拉申科失望。
“不算太重,将军同志。您应该是在担心机动性上的问题,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在立项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科京同志从来没有放松过对机动性上的重视。”
波雷舍夫这么一说,马拉申科倒是想起了科京曾经因为重坦机动性的问题,而被慈父斯大林同志敲打了一番的趣事。上次在自己跟前的时候,科京对机动性上的问题也是表现得尤为上心、十分在乎,波雷舍夫现在这么说,马拉申科并不感到有多么意外。
“在严格限制重量的前提下,全套满挂的模块化复合装甲总共是4.6吨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相对可以接受的数字,对比其所带来的防护提升而言是值得的。因为是采取了重点防护而非全向加挂,所以在重量上并不会有太夸张的数字。”
“根据is6重型坦克不同的装甲防护权重,我们将模块复合装甲升级套件的重点防护部位,定在了车体侧面尤其是行走装置区域。新型的模块复合装甲替代了原先老旧的单层均质钢裙板,这能确保is6最薄弱的行走装置内侧垂直装甲区域不被击穿问题困扰。”
“在炮塔侧向方位,我们考虑了一种全新的防护增强方案,通过一种可以快速组装起来的三向格栅保护炮塔的两侧以及后方部分。同时,这种快速组装的三向格栅不但可以很轻松地加挂在炮塔外,而且还能附带额外的模块复合装甲,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如果单纯靠嘴去说,想要脑补出这么一辆变化如此之大的is6重型坦克模样,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
但一个很大的好处就在于马拉申科面前此刻是有实车展示的,这辆全身都披挂了一块块的模块化复合装甲的is6重型坦克,给人的直观视觉感受就是胖了一大圈,着实是肥了不少。
光看还不够刺激的马拉申科走上前去、来到车边,伸出自己的两条胳膊丈量着比划了一下,估摸着一块复合装甲的宽度大概有个半米左右,长度则是不到一米,厚度倒是多了不少得有个五公分左右。
不过这里面肯定不是实心的,指不定灌了多少橡胶进去,和一块实打实的铁块有着巨大的重量差距。
炮塔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场景则是被格栅装甲围满了的左右及后脑勺,在这格栅装甲的外面又加挂了额外一层的模块复合装甲。
看上去倒颇有些21世纪土鳖家的99a炮塔外格栅挂爆反的味道,只不过这格栅外挂的却是非爆炸式反应装甲罢了,仅仅只是外观上有点类似。
“4.6吨...4.6吨的话,换来能不依靠基甲免疫至少一次的铁拳轰击,嗯......听上去还是比较划算的。反正这玩意儿可拆卸,野战攻坚和越野机动用不到的时候给它卸下来就行了,等到巷战能用得上的时候也不需要多强的机动性,这买卖还算不错。”
伸手拍着这全新且相比之前更加厚重的复合裙甲,马拉申科忽然想到自己差点忘了一件事。
“对了,波雷舍夫同志。你们送来的这批新型is6重型坦克,它的基础装甲构成有变化吗?是没经过变动的原先模样,还是说也用上了复合装甲的设计?”
马拉申科记得自己给科京提过要把基甲设计也跟着变一变的建议,后续新生产的坦克上应用地越早越好。
既然现在这模块复合装甲的升级套件都出来了,没理由基甲还是和原先一模一样的均质钢,怎么着都得来点变化吧?
“是的,将军同志,您猜的没错。这几辆最新送来的is6改进型,都是对基础装甲进行过升级强化,用全新的复合装甲制成的新车,不是在原先的旧车基础上改造的。”
“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战场反馈报告,is6重型坦克正面主装甲防护带,尤其是车体首上和车体首下的大角度倾斜装甲区域,可以绝对免疫敌人现有的任何反装甲武器轰击,不论是动能穿甲类武器还是化学能破甲武器,并且是大大超过敌人穿甲火力极限的防护水平。”
“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建造新型复合装甲的前提下,对装甲的构成比例进行了调整。车体首上和车体首下的新型复合装甲,比原先的装甲缩减了百分之二十的均质钢厚度,但倾角不变。取而代之的是新加入的橡胶夹层,被前后两层的均质钢装甲夹在中间,和您提出的建议一样。”
“按公式计算等效防护的结果来看,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确实有所下降,但由此换来的却是对化学能破甲类武器的巨大防护提升。”
“并且因为均质钢装甲占比减少的缘故,整体装甲重量上还要比原先的纯均质钢装甲有所降低,这刚好可以弥补一些加挂升级套件复合装甲带来的额外重量,虽然这并不算太多。”
“我们按照is6重型坦克的装甲倾角搭建了一个1:1的防护测试标靶,并且得到了相关部门同志们的大力配合。不但找来了所有类型的缴获德军反坦克炮,包括最强的长88,甚至还动用了我们红军现役的主力反坦克炮进行测试。”
“测试的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一样,敌人与我们的任何一款现役动能穿甲弹,都无法有效击穿这种全新配比建造而成的复合装甲主装甲带。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效果仍然十分强力,并没有因为均质钢占比的减少而有实质性的变化,原先打不穿的、现在还是打不穿。”
“至于化学能破甲武
喜欢钢铁苏联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