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台高塔熔炼器变成了公众资源。在繁星的暗中推波助澜下,生产工具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唐天心的战略指挥参谋部在后方出谋划策,统一规划。
各个大队的每个人员被整合为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的细分指令既精确合理,又有机协调。
往大的方面说,便是人类在骺族卫星上的全部生产力进入了完美调和状态,往小的方面说,每一只底层甲虫,以及更小的微尘级纳米机器人均得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全额算力支配。
骺族卫星上,人类的资源扩张与生产能力迅速攀升,形成了滚雪球的效应。
大多数队伍的装备都已经更新到了至少四级的水准。
少部分精锐甚至配置了七级作战单位,主要是体型修长且高大的螂型战甲。
当郑峰自己也换上螂型战甲时,隐约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零没给他太多时间东想西想,只说现在郑峰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可以随她外出,完成实战训练了。
在这些天里,已经用绝对链接转为纯量子智慧的郑峰无需睡眠,大约把一半的时间花在了理论知识学习上。
剩下的另一半时间,他则是花到了由指挥部在骺族星上临时搭建的高保密度虚拟训练空间中。
在这训练空间里,人类运用了大量新技术。
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人类精英在同一场地中开启绝对链接,把个人意识全部转入量子网络载体中。
三百万余人里,基因唤醒度最低的也是55以上,精神思维远比普通人强大得多。
光只是这些人的思维量子风暴聚合在一起,便足够在一片小范围空间中制造出强劲的量子聚合体。
如何驾驭住如此庞大的聚合体,且保持稳定,并且还要让这三百余万分属不同个体的思维互相不干扰,还能保持沟通,都是人类以前并未碰到过的问题。
把这群人服务好,成了帝国学术界当前的首要任务。
幸好如今人类拥有亿亿级的庞大人口基数,相关领域的学者多如过江之鲫,又有繁星居中调配,将人类的通讯能力拉高至几乎不管相隔再远,都能高速高效沟通,共享知识与创意,相互碰撞思维火花。
人类的科研创新能力,完全达到了先哲陈锋曾经梦寐以求的高度。
只要想,只要知道,便没有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在极短时间内,学者们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骺族星的战区需求,完善出了一套既独立于人类整体量子网络之外,但同时又能得到足够信息支撑的半封闭式量子网络。
要实现这网络,还有个技术难题,便是需要六支大队在各自的营地建立全新的通讯中继枢纽。
要利用骺族星上有限的资源种类制作出这中继器,实属不易,必须考虑现实因素。
量子智能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学者们进行多方论证,各种调整设计,简化工艺,最终简无可简,但实现起来依然很难。
就在这时候,已经成为人类学界领袖的董山终于介入,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慌什么?那个叫欧青岚的小女生不也在么?”
得,烦恼突然烟消云散。
欧青岚没有愧对自己在虚无历史中用九条时间线打下的赫赫威名。
在过去的每一次历史重演中,无论欧青岚是怎样的人生开局,最终都在陈锋的直接间接双重影响下登上了人类科技巅峰。
她的那颗小小脑袋里,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支撑着她一次又一次向着智慧的终点发起冲击。
这次也一样,拿到参谋部发送过来的半成品设计文件后,欧青岚在此基础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重新调整基础原理,并最终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出实验型装置,一次性试车成功。
星锋科学院与众多科研机构被震得目瞪口呆,只觉难以置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因为深度参与过,学者们很清楚其中难度,理论上,这根本不是某一个人独立可以完成的事。
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史学等多个学会的学者立刻对欧青岚的人生历程、掌握知识的过程,以及其多次共享的大脑量子思维风暴规律进行了深度研究。
哲学家伊德里西·格拉汉姆最终说道:“我们犯了一个重大错误。我们不能将虚无历史中的名字看待为孤立的个体。事实上,包括我在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集合体。先哲用他的记忆,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我们跨越宇宙空间与时间带到了这里。”
“然后,先哲在他的寿命终点将思维与记忆化成千丝万缕融入宇宙。他变成了宇宙的一部分,他一直在看着我们。他的意志正在如同拨动琴弦般拨动宇宙,从基本规则与比实能更底层的层面,牵引着属于人类的文明列车前行,并在冥冥中改变着、塑造着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人物。”
“最终,他会用他的手,为人类拉开一副全新的画卷,通往宇宙的终点。在终点的白洞之后,是另一个宇宙世代。”
伊德里西的话说得太哲学,哲学到成了玄学,仿佛有神论者,并且这也解释不了郑峰与先哲的关系,学者们普遍对此将信将疑。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此时欧青岚的能力,的确相当于十个“欧青岚”的乘积。
她的灵感必须也只能是乘积,必须是指数级的放大。
喜欢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