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要限,只是如何去限的问题。
若说秦杨是开国君主,定秦国万世之基业,那秦烨便是他的诸多后代之中最具才华的君主,除了战场上已经让众将折服的军事才华,其政治才华也随着王乱的结束而显露出来,提出并完成了秦国历史上第一次改革方案:以皇权统贵族,以族权制王权。
这些贵族便是秦国世家的宗族。
这些贵族有的是建国初期的能臣之后,有的是各地世代经营的豪族名门,有的是在六王之乱中建功的地方大户。他们原隶属于各地方藩王的统治之下,分散于各地,有名望,有财物,却始终游离于实际权利的边缘。
起初的成效还是很明显的,秦烨利用新提拔贵族中的年轻力量逐渐替代了大多两王在秦安城中的势力,而这些贵族之间也互有瓜葛与冲突,都想在新的朝堂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与权势,名面上争相推举本族的有才之士入朝,暗地里互相使绊子以牵制其他贵族势力的成长。这样,贵族为权势而为皇族卖命,而皇族居于事外,给与贵族权势与地位,一边看其互相争斗,一边掌握其力量制衡两王。
然祸福相生,物极必反。
有的贵族励精图治,代代出能贤,而有的贵族则贪图享乐,沉溺于权势。
在百年的积累之后,那些没落的贵族,逐渐消失或者被吞并,而精明且强干的贵族,则依附皇族的支持,暗地经营,经历一世又一世的传承,形成了新的政治力量。
几百年过去,世家脱离了皇权的控制,受到各地方百姓的支持而无视秦国官员与政令,开始各自为政,为地方一霸。
秦皇不再是旁观者,如今的秦国,是皇权、世家族权与异姓王权三分的局面。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百年前。
秦四三四年,秦皇秦珉初进行了秦国第二次维护皇权的政治变革。这一次,没有杀戮,没有战争。世家没有对改革产生任何异议与反抗,相反十分配合的参与其中。
这一切,归功于谋划了这次改革,被称为经世奇才的秦国左丞相萧清雪。
秦珉初在秦国历代皇帝之中,算不得出类拔萃,然而其作为,却仅次于平六王之乱的秦九世皇帝秦烨。究其原因,是他在千万皇族与重臣的质疑与反对中,采纳了萧清雪的进言。
立陪都,辅秦安,同择储,主东宫。
即要求世家与两王参与秦国储君的定立。
这意味着让世家与藩王可以名正言顺的左右皇权。这也意味着其拥护的永远是秦家的骨血。这意味着把皇子卷入更深的权力纷争。这意味着之后的历任秦皇需穷其一生在世家与藩王之间周旋。
政令一出,世家支持,而一北一西的两王却同时上表,坚持不干秦安政事。
自六王之乱平息之后,两王也确实从未干预秦安政事。不仅安分守己,顺了皇帝心意撤去了封地之外的政治势力,而且多年来坐山观虎斗,看皇族如何扶植世族,又被世族所牵制拘谨。
然而这并不表示,秦国国内的两大军事政权永远不会自立为国,走上当年六王之乱的旧路。
秦珉初又一次采纳了萧清雪的谏言,斥责两王抗旨不尊,无视皇族信任,欲兴兵讨之。两王得知后,呈上了附合的表书。
一时间,朝中与皇族中多传秦珉初怯懦无知,误信奸邪,毁秦氏江山于一旦。直到三代之后,世家仅剩其四,两王疲于应付,势力大减,众人叹服萧清雪经世奇才,秦珉初一代明主。
世家与藩王低估了秦氏子孙争储斗争的复杂与惨烈。而当年萧清雪为秦珉初幕僚,深明通向皇位的道路是一条可以毁灭一切的血腥之路。
胜者生,败者诛。
一皇继位,兄死弟亡,祸连九族。
数十年,诸多世家深深陷入了东宫之争,表面上成为了各皇子讨好与依附的对象。
甚至,他们派出家族能者,入王府为卿客智囊,并认为一旦成功,便可以功臣自居,享万世厚禄,为家族取得最大的利益。
然而,数十皇子争储,仅有一个能得东宫之位,而那些失败者,则无一存活。接连的暗杀,防不胜防的陷害,无数的意外而亡……
当世家们意识到自己陷入的是一场生死博弈的时候,为时已晚。
仅仅三世,两代储君之争过后,仅余三大家族:陵南苏家、秦安文家与堰城崔家。
苏家由于只出武将,无助于以权谋为上的东宫之争,再加上是建国功勋,行事低调,没有大的荣耀,也没有灭门之灾。
秦安文家为世族泰斗,学识渊博,论文史学术,世人无能出其右。由于地处秦安,皇权中心,虽有世家渊源,却无世家权势。但文家却是东宫之争最出色的参与者,因为自世家参与皇权之争,历任东宫太子太傅与帝师均出自文家。由文家选择并教导的皇子,往往智谋卓绝,君王心性,才华横溢,远胜他人。
而西都堰城的崔家,则因为眼光极好而成为太子之争的获利者。崔家出皇后,多宠妃,众人常玩笑道,谁娶了崔家的女儿,便成了未来东宫的主人。
百年前,陵南林家崛起,精于世故,交好皇族。
一君二王四世族,延续至今。
喜欢五娘子传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