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是一个早春之年。正月尚未过完,气温已是异常的高了。一阵阵隆隆的春雷中,下起了瓢泼大雨。
大雨过后,湖光山色,碧波绿堤,一派春意昂然。
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大晋子民纷纷呼朋引伴,郊游踏青去了。妇人们还不忘带回一些荠菜、香椿头、马兰头等野菜,回家打打牙祭。
此时大晋帝国的顶尖旅游家,当推名流王羲之与谢安。数年之前,他们曾经在会稽(绍兴)郊外的兰亭组织了一次文友的踏青会。参加此次踏青会的41人,全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他们以文会友,赋诗谈玄,畅饮美酒。好不快哉!王羲之当场研墨挥毫,在一声声的叫好声中,写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龙飞凤舞、行云流水般的传世佳作--《兰亭序》。
美好的一幕犹在眼前,然而往事如尘,早已烟飞灰灭了!当年志同趣合的41位好友,已经各奔东西。当年的组织者,王羲之正郁郁不得志而赋闲在家,没有那个心情去游玩了。另外的一位组织者,谢安更是去了远方的帝国中心--建康(南京)。他压根儿就没有时间去游玩,因为有天大的事情正等着他呢!
这一年,大晋帝国的皇帝是亲政不久的孝武帝司马曜。而帝国真正的掌舵者是孝武帝的舅爹爹--宰相谢安。
建康城外万紫千红,阳光明媚,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可是大晋帝国掌舵者谢安的心中却是乌云密布,大有泰山压顶之感,整个人几乎透不过气来了。
原先的大晋帝国经过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之后,早已一分二。南方依然是晋帝国,而北方是多国鼎立,你攻我伐。经过数十年的战乱,中华大地的北方一片生灵涂炭。
就在两年之前,前秦主苻坚暂时统一了北方。刚刚统一北方,苻坚便想谋取南方的晋王朝了。多次派偏师南侵,胜负参半,先头部队一度攻到了长江北岸。
这一年,苻坚决定御驾亲征,放言要饮马长江水,放牧大江南。
早在六年之前,危机尚未来临之时,谢安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大晋与前秦之间,必有一场恶战。未雨绸缪,那个时候,谢安已经在为未来的那场战争着手准备了。
谢安虽贵为一朝的宰相,然而他的手中却没有一兵一卒。而孝武帝的手中同样也没有军队。
当时的东晋政权有两支劲旅。一支是驻在建康上游的荆州军团,一支是驻在建康下游的北府军。荆州军团为荆州刺史桓冲所撑控,中央政府根本就调不动。实力更为强劲的北府军,就在几年前的桓温叛乱中被解散了。
强大的敌军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可谢安却调不动一兵一卒,这个仗还如何去打?
好在是当年在会稽隐世之时,谢安就练就了超强的临危不乱的素养;又好在是苻坚给了他一定的准备时间!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他也抵挡不了千军万马!好在是谢安有着一个精干的家族团队:他的兄弟及一帮年轻的儿辈几乎全都能够独挡一面。有了指挥官,没有士兵也是不行的啊?谢安将目光转向了京口(镇江)。那儿是北府兵的大本营,有着众多的从北方而来,节节抵抗,征战多年,早已失去了家园的北府老兵,以及老兵们的后裔。
谢安派遣他的侄儿谢玄前往京口重建北府军。
接到叔父的召唤之后,谢玄便匆匆赶往建康。领命之后,又匆匆赶往京口。在这六年的时间内,谢玄没有离开京口半步,终于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五万人的大军。
留在会稽的谢道韫已经两年的时间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叔伯及兄弟们了。作为亲哥哥的谢玄,更是已经有整整六年的时间没有见过面了。谢道韫已经由一个小毛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冬去春来,正是远游的好时候。谢道韫及一帮谢家姐妹,跟家人商量过后,决定雇船远赴建康。
船东的小女儿张丽娟长得十分的乖巧,深得全家的喜爱,被船老大视为掌上明珠。
张丽娟早就向往京城的繁华了。当她得知自家的船就要发往建康了,便缠着老爹带她一同前往。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
船老大明知不合规矩,但他禁不住爱女的苦苦相求,便厚着脸皮去找谢家商量此事了。谢家乃一通情达理的书香高门大族,二话不说,便欣然同意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谢家的一班女孩在家人的声声嘱咐声中起航了。
船老大操控着船儿由南向北一路前行着。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行船两岸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每行驶一段的路程,就会呈现出另一个地方的特色。这些个几乎从未走出过会稽地界的女孩们,看得是目不转睛,大呼美哉!
张丽娟与谢道韫年龄相仿,最为谈得来,很快就成为了形影相随的好姐妹了。
一路走来,船儿进入到了京口的地界。很快就要进入长江,逆流而上了。
因为很快就要进入长江了,河面明显地宽阔起来了。
因为起风了,众姐妹进入了船舱。船头处,只剩下谢道韫与张丽娟还在继续观赏着两岸的美景。
河岸的一边种植着数米之高的垂柳。此时是绿里透黄,黄里泛着黑。绿的是刚长来的嫩叶,黄的是一束束的杨柳花蕾,黑的是枝条之后的树干。枝条在春。
河岸的另外一边种植着桃树,此时已是花儿开满枝头,一片白里透着红的花的海洋。许多枝条连带着桃花延伸到河道里来了
喜欢血色建康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