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大学四年级了,还有一年就要毕业,在医学院的课程已经是完全学完,以后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医院实习,其实赵美玲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只是学生,而赵美玲却早已经是个医生了。
说起来话长,在家乡,赵美玲家有一个大园子,后面是二层的住宅,前面就是父亲的医馆,也是二层的房子,一楼是门诊和抓药的地方,因为楼上更干燥,是放药材的仓库。后面的住宅和前面的医馆中间是一个大的天井隔开,小时候,每天赵美玲就穿过天井,翻进一个高高的木头门槛,经过一排高高的贴着不同标签的中药柜和柜台,柜台后的伙计总会向她问好,赵美玲也同样问候。再经过父亲坐堂的古老木桌,向父亲道了再见,再翻过一个包着铁皮的木头门槛,门槛上的铁皮经过多年踩塌,已经锃亮发光。翻过高高的门槛,是一条宽宽的石板路,赵美玲就从这条石板路一直走到学校。上小学的时候,是出门向右,再大一些的时候,还是跨出相同的锃亮的门槛,走上同一条石板路,不同的是赵美玲和父亲说了再见后是出门向左,那是中学的方向。
赵美玲出身在一个医药世家,祖上一直在慈溪家乡的镇上做着中医大夫。到赵美玲父亲这一代时已经是七代中医了,赵美玲也一样,从小受着家族中医气氛的熏陶,一边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读书,一边课余又跟着父亲学中医。赵美铃有柜台高的时候,中药柜里的药材就全认识了,从小就在药材铺里玩耍,重新认识这些中药材自然是轻车熟路,等赵美玲16、7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在父亲的诊所里帮忙了,就连赵美铃的手帕,妈妈也用甘草给她煮过,闻起来总有一种淡淡地甘草香味。一些简单的病历父亲总是先听她的意见,虽然最后的处方是父亲来开出,但是大部分已经是赵美玲的主意了。每天晚上,父亲会那出赵美玲开出的处方和自己的处方对比,详细给赵美玲讲解两个处方的差异,为何要用这种药而不用那种,为何分量是3钱而不是昨天的5钱。3年下来,赵美玲开出的处方已经和父亲一致了,甚至有些地方更是出其不意。不过父亲没有让赵美玲单独给病人开出过一张处方,所有处方还是他亲自开出,不是赵美铃下药不对,而是他亲自开处方更能给病人一种安慰。
看着聪明的赵美铃在医术方面进步神速,自己的衣钵有人传承,父亲自然高兴。可是,在报考大学的时候,赵美铃却和父亲发生了分歧,父亲希望她读中医,赵美铃却对西医外科更感兴趣。同龄人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多是茫然的,都是家里或者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而赵美铃不同,她有着强烈的自己的愿望和意志,而且她已经对医学有着很深入的研究,不会有那种学科上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普外科的医生,相比起中医坐堂的那种感觉,她更喜欢拿着手术刀的直接。
父亲和赵美铃争论了很久,先是用父亲的威严压迫赵美铃服从他的意见,可是赵美铃却是很倔强,越是强迫她越不愿意屈服。父亲眼看用强迫手段不起任何作用,就从医学的角度来论述,可是,赵美玲不但对中医已经很了解了,而且自己西医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半天辩论下来,父亲居然逐渐处于下风。眼看两人就要僵持下去,一向疼爱赵美玲的外婆发话了,一切都按赵美玲的意思办。熟悉她的外婆知道,赵美铃有着自己强烈的意志,强迫她是肯定不行。父亲一看赵美铃有了外婆的支持,也就不在坚持的意见了,他考虑到,即使赵美铃学了西医普外科,毕业后也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再从事中医,想到这里,父亲也没那么坚持自己的意见了。父亲其实并没有对中医或者西医有什么偏见,只是不愿意已经有7、8代的中医世家,开了200多年的医馆在自己手里终结。
有了到医学院之前就有的医学经验和知识,虽然赵美铃在医学理论和中医经验上比同学们要强得多,但是在手术方面,大家却是同时一样的一片空白,赵美铃在父亲的医馆的时候,虽然父亲是倾其医术传授,但是中医却很少涉及手术,虽然父亲经常给别人针灸,赵美铃也在旁边见识了,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动手过。
马上就要进入附属医院实习了。现在才是医学生涯的开始。辛苦的理论知识大家都差不多,而普外科体现差异的却是临床手术。
学校的南面就是附属医院,住院部是一个四层的楼房,普外科在一楼。六月刚开始的一天,赵美铃全班就开始实习了。他们来到普外科,进了大厅,左边是收费窗口,右边是一堵告示墙,一个班被分成了3个小组,一大堆人挤在前面看着自己的分组,赵美铃、殷小兰,欧阳雪等几个分在一组,她们正式成为了实习医生。带领他们实习的主治医生叫王佩,是一个40岁的女医生,也是赵美铃班的老师,是给他们上解刨学的教授。一行人到了王佩医生的办公室,一切他们并不陌生,这个地方他们来过很多次。
王佩说:“欢迎各位医生们,今天对你们意义是不同的,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在是医学院的学生了,正式成为了一名医生,一名实习医生,但是,也仅仅是名实习医生,是否能正式成为住院医生就看你们在这一年的努力了。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住院医生,最终,只有百分之五的才会成为主治医生。其他人要么只能做普通的医生或
喜欢丛林小诊所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