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称王后,众位追随他的人也都加官进爵。吴显达封兵部尚书,高思成封吏部尚书,高怀顺封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则是一个在李定攻克西安后投靠的人,此人名叫王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生人,字定九,号省厓,陕西蒲城县西街达仁巷人。王鼎少年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心存大志。清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李定攻克西安后,认为满清已经接近灭亡,所以潜回陕西投靠李定,在李定攻伐陕西、甘肃的过程中出力甚重,因此被李定封为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则是一位在当时闻名天下的人物,此人是不同意投降李定的,但李定为了让此人归顺,硬给他按了一个刑部尚书的头衔昭告天下,此人也因此遭到了满清的通缉,这个人就是王杰。王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生人,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王杰中状元后,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崐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李定攻克韩城时,王杰当时已经辞官归隐家中,李定听人说起王杰后欣喜不已。一直以来李定的文官系统中都缺少一些以前满清的重臣,如果王杰能投降的话以后就会有更多的满清重臣投靠自己,所以李定第一时间就去求见王杰。但是王杰就是不答应做李定的官,总找一些年纪大了借口推脱。因此李定便想到了封他官,让满清通缉他,这样王杰就不得不帮助李定了。户部尚书则是攻打武汉时投靠李定的人,是武汉当地的大家族的一个旁系子弟,他叫陈公延,字平一,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生人。他乾隆四十八年时曾中国举人,后来虽然多次赶考,但是都没能考中进士。李定攻克武汉以前他一直给武汉的府台当幕僚,李志斌攻克武汉后投靠李定,一直帮助高思成、吴显达处理政务,颇有才能。还有许多人都得到了晋升,当然湖北和四川的居多,毕竟李定已经占领两地很长时间了,虽然李定正在极力提携陕西及河南的官员,但是与上两地比起来数量差距仍然很大。至于武官,李定为了避免麻烦,便按照现代的军制换分了军衔,规定战场上部队被打散后,士兵必须听从军衔最高的人指挥,而不是自己的直接领导。李定把军衔由高到低分为大元帅、元帅、督帅,大将军、上将军、中郎将、督将,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督尉,三等十二级军衔,另外还有上、中、下三等士官。这当中大元帅只有李定一人可以授予,元帅和督帅是李定为以后划分军区后的军区首长们准备的,集团军长则一般是大将军或者上将军,副军长和各军军长一般为中郎将或者督将,师长则由督将、大尉或者上尉担任,副师长和团长由上尉或者中尉担当,副团长、营长和副营长由少尉或者督尉担任。另外为完善基层指挥,李定还添加了一、二、sān_jí准尉预备军衔,用来担任连长、副连长和排长等职务。军衔条例还规定,新兵不能封士官,只有当兵半年以后成为列兵后且表现良好后,经过推荐审核通过后才能晋级下等士官。为功臣加官进爵后,便是军队的扩充及改编了。首先便是大量招兵,以填补北伐之战中阵亡的缺口,征兵后李定的总兵力达到了六十多万人,分为五个集团军和李定亲自率领的亲卫军团。李定还完全按照现代军制,把军队划分为军、师、团、营、连等各级,规定了规模和等级,并且重新制定了军规及奖惩条例。周达、吴显扬、李志斌、刘明和李志信被封为上将军,统领五路集团军,其余的李志彪、李志勇等人皆被封为中郎将。其他各军、各团主帅都得到了进封。就在李定大肆封赏和改革时,清朝终于发动了对蒋光杰的进攻。开始的时候满清军队气势如虹,先后占领了德州和滨州两府之地,屯兵德州禹城进逼济南,蒋光杰一方面死守济南,另一方面写信给李定,请李定出兵山西,牵制满清兵力。李定借冬季将近,士兵需要修养及军队整编为理由拒绝了蒋光杰的请求,不过李定说明年二月他会兵出山西。并告诉蒋光杰满清不可能长期战争,因为漕运阻断后满清粮食已经很匮乏了,根本不可能支持长期战争,只要蒋光杰等到寒冬到来,满清便会不占自退。果然进入十一月后,清朝的攻势锐减,并且有了撤兵的迹象,蒋光杰终于松了一口气。北方的战事告一段落,但这并不表示南方就会太平。在福建李长庚和蔡牵正打的难解难分,但总体来说还是李长庚占优,毕竟李长庚是正经的武举出身,如果他还对付不了一个海盗出身的蔡牵,那只能说明满清的武举考试水分太大
喜欢嘉庆元年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