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玄经传》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起点中文网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温州城,车水马龙,物欲横流。这个民营企业当家的小地方,原是一个迷人的水乡,现在河道都被铜臭给埋了,所以不怎么讨人喜欢。城区一个叫百里坊的地方,有一座海鲜酒楼叫白鹿苑,被几棵老榕树和古槐围抱着,很是古朴别致。此时,一众人正在二楼包厢里等一个人,这些人热切但很是虚假,属于要进行交易的典型气氛。领头的何老板,上面几代人不是弹棉花的就是砖瓦匠,穷得快要跳海的时候,做起了小生意。捣腾来倒腾去,竟然有声有色,时至今日早已赚得大腹便便,油光满面。他在温州城里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名下好几家鞋厂,纳税大户,但怪的是----他还经营着一个古董行。“来了。”手下一个油头小脸说道。“烫酒,上菜。”何老板的指示干脆利落,仿佛正是这干脆利落让他腰缠万贯。随着缓缓一阵脚步,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被簇拥着进了包厢。“哎哟----小袁,怎么这么晚,说了去接你的嘛,费这脚头。”何老板迎向那客人,满脸恭维。“何老板太客气了,怎么敢劳烦您呢。”年轻后生略做客气,礼数周到。年轻后生叫袁青虹,是北京捏古斋的少东家,捏古斋当家袁凤桐的独子,聪明,利索,但满脸的书生气质。这气质喝花酒游刃有余,但在他们这个行当里面,却等于稚嫩,等于随身揣着危险。不过还好,有他老子的名声,一般人都不敢拿他怎么样。捏古斋是个了不得的所在,京城专帮别人捣腾干货的的老字号,从晚清到现在百多年来,袁家过眼的,没漏出过一件赝品。京城里藏龙卧虎,不打眼并不算是顶尖的本事,让袁家声名鹊起,甚至蜚声海外的,主要是因为袁青虹的曾祖袁六喜的传奇经历,和他做的几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慈禧太后那会儿,袁青虹的曾祖袁六喜跟着同乡逃荒,面黄肌瘦前胸贴后背地一路颠簸,直到有一天看到紫禁城才发现,稀里糊涂到了皇城根。袁六喜幸运,被一个当铺掌柜收了做伙计,从挑水劈柴递茶送水,做到了跟掌柜学习鉴定物件。刚开始还是一些散货贱货,比如棉衣甚至铁锅,后来就是金银首饰荷包折扇,再后来竟到了书画瓷玉。因为身在京城的缘故,见得多,会玩的高人多,宫里面贵人娘娘太妃要私卖的,以及八旗纨绔们顺出来的东西也多,袁六喜硬是把鉴宝这事不但学会了,还琢磨精了,短短十年,从袁老六做到了袁六爷,人称三眼老六。顺理成章的,当铺哪能留得住这样的人物,于是后来就有了琉璃厂的捏古斋。行里头的人从顺道而来到慕名而来,又十年不到,竟成络绎不绝之势。自此,袁氏一族,成了京城的名门,连直隶总督和王爷贝勒也成了坐上宾,一时风头无俩。而袁六喜做的几件惊天动地的事情里面,被传得最神乎的,是他第一个发现清陵被盗。缘由是有人拿了上好的珊瑚来私售,世上珊瑚多了,但那珊瑚一到袁六爷的手里,他就断定是慈禧太后的随葬品,本来坊间不信他有这么神,直到几天后报纸登了皇陵被盗,这事情才成了奇闻。此后袁家几代人个个神通,只是因为生错了年代,战乱不停,才使得捏古斋始终不温不火。直到袁青虹的老子袁凤桐上山下乡回来,重开了捏古斋,才有了现时的规模和声名。如今这家世传到了袁青虹手里,只要懂行的,谁不得好生伺候着。对了,这里说的干货,可不是指鱼干茴香,香菇虾皮,水里捞出来晒干的,温州城多的是。这里说的干货,是指正常流通的古玩,之所以叫干货,是江湖上的人特意做的区分,以便和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有个分别。至于湿货,你知道的,就是盗墓贼从陵墓坟冢里盗挖刨掘出来的东西。日子好了,干货流通起来也就迅猛,袁家做的主要是私人倒手给私人的东西,这些东西明面上都有来路。真正玩古董的人,很多不去拍卖行,不是嫌拍卖行赚差价不划算,而是因为拍卖行太开阔过于亮堂,他们不喜欢在亮堂的灯光下拿这些东西,既然是合法正当的,为什么不那么光明正大地去交易?这个谁也说不清,反正这行里面除了那些港台老板,很少有真正的行家会频繁地往来于拍卖行。揣着支票去拍卖行的人,叫买古董不叫玩古董。玩就是要明白这个物件的性质,价值,来路,然后通过行里面的人脉,去打听去鉴定去争夺,从很多想要的人里面,通过手段和计谋把它弄到手,这才有意思。中国人讲究事情要做得有意思,这个很重要,揣张支票就能马上弄到保险箱里的,那会少很多趣味。就像中国人去菜市场买菜,聊两句砍点价拿点葱甚至吵个架,很重要,这才叫生活,直接掏钱买完走人的事情,那叫消费。一句话,一个过程里面会藏着文化遗痕和价值观,而一个结果里往往这种意味极其淡薄。尤其买古董,那个博弈的过程和那个到手的结果,必须一样有意思,否则不但自己觉得无趣,行里面的人也会瞧不起你。只有这样,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袁家的金字招牌,很多人才有饭吃。袁家不做湿货,人尽皆知,既是他们祖上的遗训,也是不能破的规矩。可没有湿货,世上哪来那么多干货,湿货出来后捣上几手不就干了?话是这么说,可袁家就是明令禁止,这也是
喜欢地藏天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