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汇艺术馆二楼的拐角处,我盯着那幅名为《学车》的铜板画,在看了很久之后发现确实不同,一楼来自意大利的铜版画和二楼本土的风格就算是我这个不懂艺术不懂铜版画的人也能觉察出来,中国人大多写实,外国人反而注重写意了,为什么说反而,是因为我想起中国古诗才能说的上是写意的大手笔。确实是第一次接触铜版画,毫不犹豫的把它和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结合起来比较,若说了久远,那么这种具有相似性的工艺还是中国早了接近四百多年,不禁佩服起中国的祖先,也觉得流淌着他们的血是件骄傲的事情了。
也不是接近了艺术人就变得高雅,也不是看了作品就能有所领领悟,如果不去理解,反而会觉得那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拉低艺术的品味。所以我只看不说,就如毕加索说的那样,我不寻找,我只发现!在盯着名为学车的版画看了许久之后一个外国友人突然走到我的右边,和我保持一样的姿势在那个位置欣赏起来,本来应该说些什么的,比如说可以告诉他为什么中国人的司机是在左边,为什么画里的人物那么焦急,后来一想,这可就大错特错了,我看到的是我所经历过的,所以可能知道得多些,但是欣赏从来不是你告诉我你看到什么,而是应该说感受到了什么,于是省略掉说的步骤,各自看,就算是同一个姿势,就算在同一位置也不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更何况那是外国友人,看着的是国人的作品。
展示铜版画为什么不直接展示艺术家创作的铜板而是展示由铜板印出来的纸质作品呢?我觉摸着大概展示艺术家雕刻的铜版会更多的把人带到艺术的境界,只是我还不懂,出于对这个东西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趣和研究的价值,也就没有更多的去深究,既然如此展出那肯定是有其理由。作为小众艺术的一种,很少有人知道有铜版画的存在,版画知道的人倒是很多。在和那些前来欣赏的人的交流中,得知他们之中所知铜版画的人甚少,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家攀谈起来,聊得起兴,竟然说着说着聊到了如此社会和年轻人,他们那一代过于朴实,和孙子辈几乎脱节,往往聊不到几句,于是就算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出来走走,没想到和我反而聊得来,不知何故,听到他这么说自己也有一份无奈的欢喜,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还是对他们的世界缺少更多的关怀,这一种日趋严峻的问题也应该是当下思考的存在,在我看来无非两个方面,来自老者的科技落后和来自年轻人的思想超前,若能让超前的脚步停停,没显得那么急促,年老体衰的老者也不用一个人来到自己并不了解的铜版画的地点。在艺术前停留,或许艺术能做的会有更多,能表达的也更多才对。
;
喜欢半分随笔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