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张爱玲在台北《皇冠》杂志社发表了3个中短篇新小说:《相见欢》《色?戒》和《浮花浪蕊》
其中《色?戒》被海内外学者推为不朽之作这篇小说的初稿写于50年代,后来经过修改,发表在1978年的《皇冠》杂志她在这期间刊登的另外两篇小说《相见欢》《浮花浪蕊》情形都大致类似,都是属于写作较早,而发表时间则滞后于80年代前后在台湾发表的dm
然而《色?戒》这部作品题材仍旧是在40年代的上海,并且早在1950年就已经完成了的此次发表,多半是张爱玲从旧物中翻找出来的初稿,当然,是经过了一定的修改张爱玲的中篇小说《色戒》虽然写于1950年,虽然那时张爱玲还在上海,但上海文艺界的负责人夏衍和后来到北京当了文化部领导的柯灵与张爱玲关系比较密切,他们都很器重才女张爱玲,消她能为新中国多写些文艺作品这篇作品就是那时候写的同时张爱玲还写了《小艾》《十八春》等几部小说,还有几个不太出名的电影剧本这些作品现在来看,最出名的还就是《色戒》了
我们回忆一下当时《色?戒》在国内发表时,就因为人们太喜欢联想,臆想索隐,使得张爱玲很不愉快这本来是不需要多加解释的,可是域外人的批评已经不只是“索隐”,而且是“曲解”,这使得张爱玲很不愉快,不得不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文章来反击人们的曲解这是继她《有几句话同读者说》之后,她惟一的一次替自己辩解的文章――且这两次都是因为涉及到一个敏感的话题:汉奸
《色?戒》那是一个关于女特工以“色诱”为手段来亲近汉奸谋图刺杀汉奸头目最终失败被害的故事有人曾经考据是根据大汉奸丁默村的真实故事而改编,并且认定这个素材一定是由胡兰成说给张爱玲听的,张爱玲在文中有“美化汉奸”的倾向;也有人说故事原型其实是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关露,关露不就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女间谍吗?
然而当30年以后再次发表,这时候的《色?戒》是经过修改后的年《色?戒》在台湾皇冠出版社重新发表时,宋淇接受了台湾记者的采访,宋淇在答记者问时明白地说,那故事是他讲给张爱玲听的,那些事情就是他们北大的一些学生们干的
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据说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军统,与汪伪的“76号”展开过大规模的暗杀战,有人因此暗示《色?戒》中的“易先生”的原型,就是“76号”负责人丁默村,而女主角王佳芝就是曾暗杀丁默村的郑苹如可是郑苹如一直坚定的执行暗杀计划,事虽不成,但视死如归,坚持自己是出于情杀的目的,没有供出一个同志因此郑苹如与《色戒》中王佳芝是有天地之别,是冰火不相容的两个人郑苹如的牺牲,的确应使我们感动,所以在电影《色?戒》这样有意无意的污蔑之下,怪不得郑苹如烈士的家属在洛杉矶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台湾导演李安其实这并不是张爱玲的那部《色?戒》,虽然那铺天盖地的宣传都打着张爱玲的旗号,即使是大导演李安,也是小心翼翼地口口声声向张爱玲致敬,绝不敢唐突女作家的声名烈士家属只有谴责大导演李安了
这个故事看来是真实的,就是看从哪里来的故事素材?这个故事有很多的版本说法我们确认的版本就是40年代她与胡兰成恋爱时胡兰成亲口告诉她的一个内部消息张爱玲当时印象深刻,经过了数十年时间,仍然不能忘怀这个故事里面的动人力量不过在酝酿为小说时,她稍略作了一些改动:“王佳芝”本是国民党特工组织内部的人,并不是学生,在珠宝店里挑珠宝时,是汉奸易某自己瞥见珠宝店边忽然出现几个形迹可疑的男子,于是夺门而去,“王佳芝”也没有立即被捕,而是那易某故意装作丝毫没有察觉,她又去接近他时,被枪杀的其实这个版本已经被人们接受
胡兰成所讲述的,本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刺杀故事,但是张爱玲把它转换成了对人性脆弱的观察及对人类生活的反讽汉奸易某之所以落入圈套,自然是因为他的好色,这是人性脆弱的一面,而王佳芝充当诱饵,也是因为她对浪漫传奇的向往,对一种“顾盼间光彩照人”的自我感觉的渴望王佳芝的这种心理病缺与易某并无二致而且,她为崇高目标献身却又遭到目标设定者的窃议,设圈套者反而落入易某的圈套,恰恰显示出了人类理智背后的空妄与荒诞
也许我们应该理解在《色戒》中,张爱玲并非是要写一个真正要暗杀汉奸头子的女英雄,而是回顾她自己和胡兰成的一段情史,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就是由于自己被那个滥情的汉奸引诱,断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也许身未死,但心已早死了后来张爱玲最终离开上海客居香港,又奔往美国,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氛围中四处碰壁,后半生在困顿中挣扎,原因就是因为爱上了汉奸因此无法在自己熟悉的大陆和台湾的华语世界立足,最后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孤独的死在美国这只是我们的臆想,也许张爱玲从来就没有后悔过轰轰烈烈的爱过一场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感觉张爱玲从没有后悔有过的这场难忘的爱情
至于,后来在时间上是否让张爱玲忘却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有张爱玲的第二次婚姻是否让她忘却了这场刻骨铭心的爱情?我想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她毕竟爱过,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地爱过
没
喜欢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