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一串清脆急促的铃声响起,紧接着就是‘咣当’一声。
路遗把一辆加重的老式自行车随手停靠在墙边,车的后架子上挎着一对细钢筋焊成的背篓,篓子是开口的,看上去非常牢固。
时值初秋,傍晚的风微凉而清爽,吹得路遗一头细密微黄的头发随风飘动。
这是北京南郊房山境内的一片被拆迁区,路遗三个月前漂流到此,这里就是他暂时的居处。
路遗今年十五岁,无父无母无兄弟姐妹、也无任何亲朋好友,说白了就是一个最纯粹的孤儿,绝对的孤家寡人一个。
路遗三年前从苏北的一个小城镇靠逃票来到北京,成为这个年代流行的北漂大军中的一员。那个小城就是他记忆中的家乡。
路遗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那所谓的什么狗屁的理想事业追求......等等。很简单,就为了生存。
路遗推开门,从怀里掏出一个方便袋,放到墙角的破旧桌子上;里面装着5个馒头。桌子上还有一碟咸菜,这就是他的晚餐和明天的早餐。
屋子里很干净,几乎是一尘不染。这得归功于路遗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的一个良好习惯,就是爱干净。一个真正爱干净的人就算临死前都会把自己弄的干净点再走。
也正是因为这个好习惯,路遗才得以在这里居住下来。
※※※
三个月前,路遗刚来的时候,这里的拆迁工作还进行的热火朝天。路遗现在住的房子是特意先保留下来给看工地的人住的。
看工地的是个四十多岁的残疾人。那天是个晚上,那个中年男人跛着一条腿,拉着一辆平板车,上面装满废钢筋废铁之类的东西,很沉重,拉的满头大汗。
路遗出于同情心赶紧上去帮忙。不要以为孤儿就没有同情心,至少路遗好腿好脚,很健全,虽然他的遭遇比大多数人悲惨的多。
那个跛脚的男子先是很吃惊还有点担心,一问才知道路遗不是工地上的人,释怀之下对路遗的帮忙很是感激。
卖完废品,那人当场拿出20块钱给他,同时对他的仗义帮忙再三表示感谢。路遗看着他满头大汗又跛着腿的样子,坚决的摇摇头,只说了3个字,‘我不要’。
后来在中年人一再坚持之下,路遗和他去一家小饭馆里吃了一顿饭。中年人喝了几杯以后,了解到路遗的境况,很是叹息了一番。然后把自己情况也说了。
中年人叫赵二,来自安徽农村,家里有3个孩子,2女1男,都在读书。赵二平时跟着一个亲戚的拆迁工程队走,专门负责看工地。除了每月的工资还靠卖点废品补贴家用,日子很艰苦。
知道路遗没有住的地方后,就邀请他和自己去工地先住上一晚。
第二天,路遗起来后看到屋里脏乱不堪的样子,用了一上午时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当他告别赵二要走时,赵二把他留下了,让他帮自己一起看工地。虽然没有工资,但是管吃住。
就这样,路遗留下了,对于他来说,和赵二吃的那顿饭是平生第一次上饭店吃饭,赵二也是他平生的第一个朋友。
过了一个月以后,由于一些路遗不知道的原因,拆迁工作暂时停下了,工人们也走了。走的时候赵二问他是不是和自己一起走再找出路,路遗坚持留下。对于他来讲,到哪还不都不是一样。
路遗所有的家当就是那辆老式旧自行车,外加一个旧的大旅行包。包里除了用方便袋装着的几件旧衣服外,其他全都是书。书!!!别奇怪哦!路遗是认识字的。
十岁以前,路遗在出生小城的那个孤儿院里,念过书的,就两年小学。后来孤儿院解散了,孩子们基本都被人领养了,只有他和有限的几个孩子没被领养。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他们太瘦小了,没人要。-------有多少领养孩子的人是因为慈善呢?
路遗又在那个小城里混混沌沌的生活了两年,每天就靠捡垃圾卖的一点小钱度日,桥下路边哪都住过。每当捡到一些旧书旧报纸破笔都被他收起来,晚上就在路灯月光下阅读,不认识的字就在捡来的一本旧字典上查阅。年幼的路遗就这样打发着光阴。【注:捡垃圾就是拾废品,方言】
其实路遗是很聪明的,在那两年读书的时间里,成绩一直是那些孩子们当中最好的。汉语拼音,查字典,这些辅助阅读方法都是那两年的收获。
至于被街上的流浪儿欺负打骂,那就是家常便饭了,一言难尽。
3年前,十二岁的路遗被小城里一伙不良少年组成的盗窃团伙发现,逼着他去当扒手,不去每天就一个字,打。而当时的路遗通过阅读那些捡来的书报,已经明白做这样的事情是不对的,是不应该做的。
倔强的路遗反抗过,斗争过;可是由于势单力薄,年纪幼小,每次都毫无例外的落得个头破血流。更无人来关注这个角落里的孤儿。于是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逃。然后他就随便混上一列经过小城的火车,来到了北京。
※※※
3年来,路遗忍饥挨饿,在这个大都市里流浪漂泊,生存了下来。刚来到这地方时,由于年纪太小,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看上去就比同龄人瘦小的多,想找工作,门都没有,别说北京没有人敢招收童工,就是有人招收,也看不上这个又黑又瘦的孩子。
辗转漂泊,路遗终于干起了老本行。北京是没有垃圾捡的,在路遗眼里,这里的街道干净
喜欢雷霆都市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