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界历史有所不同,西方世界威廉二世染疾在1897年去世,继任者依旧延续首相俾斯麦的意图与英国友好,德意志海军的崛起并没有发生,德国的扩张方向转向巴尔干并与奥斯曼帝国联合与俄国扩张产生巨大矛盾。一战还是如期发生,但是英国出于大陆平衡政策在皇家海军地位在欧洲没有面临威胁,在东方却相反的情况下拒绝对德国宣战,而是选择大发战争财。缺少英国的输血情况下法国在当时大行其道预防性战争进攻理论的指导下对德国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但是除了伤亡上百万的人员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在法国咄咄逼人的进攻状态下德军统帅部决定先击败法国。在此时乐观的法军上下并没有发觉战前大量有经验的士兵损失殆尽,临时征召的士兵在进攻时看不出来问题,但在考验士兵意志的防御战中却缺乏韧性,开战后的第八个月,在巴尔干山地战火考验的德军主力用一场“史诗般的进攻”(俾斯麦语)正面摧垮法军主力,兵败如山倒的法军在巴黎终于稳住阵脚开始了著名的西线埑壕战。在东线,俄军的表现任然强差人意,但是新大陆的美利坚为了打破英法的世界霸权对俄国全力支援使得德军始终无法全力进攻法国,英国明面中立却对美国对俄国支援不满和德国达成默契,只要德国保证不对法国本土有领土要求便不介入欧陆地面战火,双方共同拖延东线战争。就这样一战僵持了下来。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大跌眼镜,即使有新大陆工业强国的美利坚输血沙皇俄国依然毁于革命。《布列斯特条约》的签署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平衡,一个虚弱的俄国不符合英国利益,1917年英国对德国宣战,但是此时面对处于军力顶峰的同盟集团再加上为了修复经济对同盟敞开资源供应的苏维埃俄国(由于拒绝偿还外债得罪美法失去了美国法国资产阶级的支持,当时俄国欠美法巨额外债。),英国动员太晚,法国投降,欧陆被德意志第二帝国统一,但是保守的容克地主集团和主张统一欧洲的帝国新兴资产阶级集团产生巨大分歧,欧洲最后提前组成了欧洲国家联盟。英国为了维护自身殖民地的利益与急需转嫁损失的美国组成了北大西洋条约组织。
东方世界,在日本的维新运动遭到幕府的围剿,幸存人员辗转逃亡当时的天朝(架空国家参考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吧),当时的天朝皇帝朱森苦于西方殖民侵略亚洲抓住机会干涉日本,在中国干涉下日本幕府势力瓦解,天皇制走上历史舞台,在中国的扶持下当时的东亚三国(名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中日朝)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并在随后20年间签署了奠基东亚联邦基础的三个协定分别是《关于三国经济协调银行协定》(统一的金融)《三国皇家联合财团成立协议》(捆绑三个君权国家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工具),最后的则是《三国军事合作办法》这份合作办法本来是为了三国向东南亚扩张势力的一份军事合作协调协议,但在战争过程中形成的军事集团势力(包括三国的鹰派)在驱逐西方殖民者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在之前一系列的合作条约基础下三国决定效仿美国(南北战争没开打之前)组成邦联,组成以中国为首的东亚联邦,组建了联合舰队,联合陆军(当时的空军还没出现)。
在一战中,等英国对德宣战后,东亚联邦立即对东南亚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进行进攻但没有加入同盟国,大战后将南洋的西方势力赶到了马六甲海峡以西。美英结盟后为了保住澳大利亚双方在太平洋大战,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东亚联邦只保住了菲律宾,失去了菲律宾以东的岛屿和海域。出于争霸世界的考虑德国决定在东方扶持东亚对抗美利坚,开始向东亚联邦提供大量技术知识和经济合作(使东亚的海军工业技术得到巨大提高)。
过了十几年,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带来石油资源的消费,中国出于战略考虑向西域(中亚)进行发展,与德国为首的欧盟由此渐渐疏远。出于争夺石油资源的考量和鼓励欧亚对抗的新大陆战略,英美开始对东亚进行支持(使东亚的陆军和钢铁工业得到发展)。西方世界对东方的忽视加上无数东亚精英的不懈努力经过两代人的奋斗,在1940年,东亚的各种主要工业生产指标达到了世界工业总产量的四份之一,各类主要科技发展也追上了世界先进科学领域水平,东亚联邦和欧盟北约一起构成了世界的三极。(苏维埃我会另外开一章单独叙述)
在各大国互相掣肘的情况下,欧洲的犹太人家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由于各国都无法独占石油资源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共同使用也就成为了必然,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成立了日后强大的石油商人集团,负责开发生产并向各国供应石油,以各大军事集团占有相同股份份额在公司的盈利主要购买各国国债为由得到了三大集团的默许,石油商团的成立缓和了各大集团对资源占有的矛盾,二战暂时没发生,和平发展直到现在。
;
喜欢苍蓝的星空狂想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