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刘协迅速和张杨建议修建一条水渠,这条水渠关系农民的命脉,张杨自然不会怠慢。
由于矿产业的发展,河内郡的工业水平已经比以往好多了,但是刘协深知,以工商业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乱世,根本不能站稳脚跟。
枪杆子里出政权,也就意味着有枪才是草头王,所以粮草的丰足是作战的根基。因此在董昭和张杨合计之下,由应劭选址,一条水渠开始兴修。河内的士族并非不开通的专门和政府对着干的一帮人,听到修水利,每个家族都自告奋勇。开路造桥修水利,早已在坊间成为三大善事,因此民间可谓有钱的掏钱,有力的出力,刘协不禁感慨古人的质朴与善良。这要在现代,少说得动员一年半载。
为了服众,董昭建议:将每一笔钱每个人工明白写在石碑上以留念。
于是,野王的修渠计划有声有色地搞起来。
与此同时,正月过后,史阿带回来一个很有利的消息:刘晔去了洛阳。刘晔自从上次部队散了之后,乔装成普通士卒。然后混迹在凉州军中,杀了个马家军士官就逃了出来,往南而去。这家伙一身武艺,十三岁就敢杀人,一路逃到汝南,碰到刚刚开办“月旦评”的许劭。【许劭,字子将,喜欢评论别人而出名。他也不贪图功名,就喜欢操纵舆论。原先是臧否乡党中人物,后来就利用已有的名气优势,开始品评天下人物。】
许劭见到他,简直就是惊奇,送了他四个字——王佐之才。
许劭是个有眼光的人,而且也是善于炒作宣传的人。马上,刘晔的声名大噪。连较远的袁绍都想来招募。刘协立马让史家的人去送信给刘晔,让他火速来野王,这家伙,不单只有武艺,有谋略,最重要的是还会一些机械知识,真的是少有的高科技人才。
而曹操正在忙于和吕布的交战,荀彧和徐晃也在兖州帮忙坚守。张杨与吕布私交甚好,吕布虽然自恃勇武,但对于有长者之风的张杨,却是礼敬有加。
因此当知道吕布为争夺兖州与曹操交战时,很想出兵救援。
于是刘协也参加了军事会议,以张杨眭固为首,主站;以董昭杨丑为首,坚持中立。
主战的理由是,义气。
中立的理由是,利益。
刘协对于这场辩论简直可以用无力吐槽来形容。眭固一帮兵将是大老粗,跟他们说就这么开打,首先,野王会兵力空虚,其次,对于吕布的帮助甚微,吃力不讨好。
而张杨,在部将越吵到最后眉头锁得越紧。
“刘公子,为何不发言?”说话得还是董昭。
“某只是来旁听各位的,不便发言。”刘协推辞。
“既然现在一时无决,说出来又有何妨?”董昭坚持。
“公仁先生,仆觉得此事应当从长计议。”刘协还是不说自己的观点。
于是散会,俗话说,大会闹哄哄,小会定乾坤。董昭明显看出自己是主张中立的,因此想把自己拉下水。刘协非常谨慎,不希望为了这事让张杨不痛快,而且,刘协在野王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民众有更好的日子,这点相信张杨看得出。所以,囤积实力无疑是刘协内心已定的计划。
张杨果不其然当晚邀请刘协单独过去。屏退左右之后,张杨跪拜着说,陛下,臣不能眼见奉先孤寡无助,想尽一些绵薄之力。可眼前连军师都不主张出兵,我也知道出兵的要付出的代价很大,但不出兵与我当年和奉先的盟约有悖。
原来当年吕布和张杨属于半结义的交情,大家相互约定,此生同富贵共患难。想不到吕布还有这样的血性恩情,刘协不得不重新审视吕布的为人,他应该不是“三姓家奴”这么简单。
“张将军,此时出兵,实非良机,非君不厚,乃是力之不逮。”刘协只能安慰,并告诉自己的立场。
“陛下,不仅仅我现在不能出兵救援吕布,陛下的身份也快掩饰不住了。”张杨道。
刘协惊恐疑惑地看着张杨,只听张杨沉声说道:“陛下现在改名呆在野王,又让朱儁老将军前来,早让长安的细作察觉。野王的实力有限,虽然有太行之险,但是袁本初四世三公,与天下各郡官员的关系盘根错节,耳目众多,恐怕早已知晓陛下的行踪。”
“稚叔是如何确定,乃是袁绍所为?”刘协问道。
原来细作查明,袁绍搜寻洛阳无果,便广发贴,让门生故吏搜寻皇帝,并移驾邺城定都。由于野王去年下半年突然颁布了不一样的政令,就令一些官员起疑,然后对应最近来的人,一个董昭,袁绍营中出来的人,一个应劭,打算去袁绍营中的人,还有一个就是年纪不大的刘合。
袁绍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董昭想不出这么多政策,那些司马朗和卫觊都是跟班,所以目标已锁定刘合,并认定他就是在长安开粥济民的刘协。一旦锁定,就开始有所动作,据董昭所派出的细作打探,袁绍已经暗中派人盯着野王,并会开始用大部队来“迎接”皇帝入邺城。
刘协这次彻底懵了,原以为历史上刘协虽然命途多产,但是起码自己没啥性命之忧,可上林苑一役,险些丧命,连剑术第一的王越都伤残。本来历史上袁绍不是听信谗言不会来抢皇帝的么?怎么现在动作比曹操还快?
想也想不明白,眼下该怎么做呢?俗话说,关心则乱,刘协搞国计民生的事情从未如此焦急,原以为可以在这里隐姓埋名积攒实
喜欢魂梦汉献帝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