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上午,去年秋天前来提起修家谱的其中一个人,由赵恒生陪着来到赵恒发家里。他特别送来一张像书本大小的红纸,叫做“报贴”。上面用毛笔竖着写了三行小字:
谨报贵府
即日恭送献赏
义本堂赵
赵恒生和赵恒发与来的人寒暄后,来人说:“为了表示对宗族的尊重,晚上特别送红灯来。”又说,他还有许多地方的贴子要送,不耽误了。他走后,赵恒生说:“老家晚上送灯来,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呢?”恒发说:“准备灯酒就是了。”于是他俩到姓赵的人家打招呼,要准备八桌接灯的酒。
董正玉知道了这个情况后,找到了赵恒发说:“小娘舅啊,既然你们老赵家送灯来了,不能就只是你们姓赵的接待啊。我们村里是老香火,今年来的灯会不少。灯凡是来了,整个村庄都要承担情礼才是呢。大家都住在一个村上,哪能江西龙灯‘各玩各’啊?”
于是,他找到了村上有关人员,商量了接灯的事。商量的结果,凡是来灯,无论是马灯、龙灯、,只要来了,都必须接待。集体情礼,一般送给现金六元,方片糕一对,红绿布各一匹。另外,是哪家宗亲、姻亲或者朋亲,私人赠送情礼的,集体不作干预。办灯酒时,是哪家亲,由哪家先办,办不了的,大家分摊。无论什么情况,私人每办一桌灯酒,集体补助两元钱。还把办灯酒编出了顺序。并且,指定赵恒生、鲁老二和老董四具体负责接灯送灯。还派人到黄墓渡做了“东圩合村”的“香灯笼”来,买了火炮、蜡烛、红绿布、方片糕等等。这样,东圩村接待各种灯,算是有了章程和物资,也有人办理了。
这天,天才黑下来,村东边就传来了锣鼓喇叭音乐的声音。赵恒生、老董四把“东圩合村”的灯笼插上蜡烛,点着了,拎着它站在村东的路口迎接着。村上人听得锣鼓响,也都涌到村口观看。
大家远远看去,大路上红红的灯笼长长的一队,甚是壮观。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嚯!多好看啊,大家快来看呢!老董四说:“看红灯,哪有龙灯好看。龙灯每板上都是两张火,还举在头顶上。每堂龙灯,几十板甚至一百多板,灯火辉煌,才壮观呢。只是灯笼,拎在手里,哪有龙灯的火亮。”说着,锣鼓已经响到了跟前。赵恒生马上点燃了爆竹,老董四拎着灯笼迎了上去。他俩呈递上了礼金、方片糕和红绿布,又与头首们说了几句话。东圩人要求他们先吃酒,而后再玩灯。可是,那边头首却说,先行社呵,行过社后再吃饭。于是,由老董四领着他们行社去,赵恒生则回到村上,向办灯酒的各户招呼,准备好招待他们。
所谓“行社”,就是玩灯的队伍,响着乐器绕着村庄走一圈。据说能给村上带来吉祥。行社有行大社和行小社之分。行小社只是绕着居民集中的村子走一圈,住在小村的零星人家则包括不进来。行大社却要绕着整个村庄,包括所有的零星住户,甚至田地都在内的走一圈。东圩村行个大社,是四五里路程,大约要一个小时。这一回,老赵家的来,当然是行的大社。
社行过后,已经是初更时候了。进入了村西原来的中队、现在是鲁老二合兴小队的晒场上,大家把晒场中心让给了神脚。神脚们从裤子绑腿里拿出云帚③在手上绕着,互相穿插着跑起来,这就是跑阵。接着堆了一辙“一条游龙”和一辙“童子朝拜”的罗汉,算是朝拜了总香火。随即,东圩人便叫停了下来,按照八个人一桌,分发给办灯酒的人家领着去吃酒。
由于妇女不能抛头出面,领灯酒的,多是各家男主人。有的男主人没空,则是男孩或者别人代领。进入村里的路口烧着一把稻草,玩灯的人从烧着的稻草上跨过,进入村里,叫做“过烟火”,标志着人、神相隔的意思。
赵恒发家也领到了八个吃灯酒的人。这其中,有两个神脚,六个“打散灯”的。包包认为这是新鲜事,自始至终都在注视着。他阿爸恒发像过年请祖宗那样,特别把堂前吃饭的四方桌子转了方向,让桌子板缝横向对着大门,把酒、菜在桌子上摆好,中间特别摆了一个火锅,里面有着丰富的菜肴。韩妹妮也像过年那样,特别烧了发铁4。玩灯的人来了,恒发把发铁用酸醋浇着,让它喷着酸醋的香气,放在大门的门槛处,吃灯酒的人都从发铁上跨进来。进屋后,两个神脚径直往桌子后面,面向大门端端正正地坐下,还把两只脚放在一起,不使动弹——这里称作上席;然后,打散灯的才依次坐好。
这些人落座以后,两个神脚面前又各放上一只空碗。吃饭之前,他们都喝了少量的酒。神脚们吃的菜都是同桌的人夹在空碗里,他自己却不在菜碗里夹菜;吃的饭也是别人端来。整个吃饭过程,别人有说有笑,而两个神脚却总是一股正气地端坐着,丝纹没动,缄口不言。
包包见了,觉得奇怪,特别问他的阿妈。韩妹妮说:“这些神脚,天天都有真神当值。而且是五猖神,凶狠着呢。当值时,他的一举一动就是神的举动。无意中说了什么,往往就成了真,哪能随便讲话呢?脚手只要惹一下猫狗鸡猪,这些东西马上就会死去。十八个人当中,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谁是当值的。所以,到了人家,只好双腿并在一起,端端正正,斯斯文文地坐着呢。”啊,原来如此,难怪他们连吃菜也由别人夹给呢!
大约
喜欢古今异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