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宅坐落于浦江市东郊区,是隐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乡村。整片整片的农田包围着一排排的房舍——那是村民们在自家宅基地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建造的住房。一条条的小河从农田和房舍边穿过。放眼望去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色。
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公路是连接马家宅和他周边村庄的主要道路。此时,一辆公交车正行使在公路上,并向左拐进一条乡村小路,两边的景色立即由灌木和乔木组成的绿化带,变为了整片整片的农田。公交车在一个竖着站牌的公交站点停了下来。一个约莫17、18岁年纪的女孩背着磨损严重的黑色双肩包下了车。这站下来的就只有她一个人。她左顾右盼一会儿,朝车站对面的一片住宅区走去。
那里有六幢外观一模一样的公寓。这是马家宅村委唯一的一个公寓小区——建新公寓。80年代末,90年代初,村委为了响应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在马家宅村委外围征集了一批土地,造起了这几幢楼。然而,大多数村民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都不太愿意居住在这种公寓式的住宅内。于是,在造完这6幢楼后,此项工程也被搁置了。这6幢楼就成了马家宅村委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与周边的景致格格不入,显得十分突兀。然而,这也成了马家宅的一个地标,看到这群建筑,也就意味着进入了马家宅的地界。
由于,马家宅村委周边有不少民营企业和工厂,劳动力十分密集,且大都是来自外省市的农民工。十年前,不少马家宅的村民搞起了副业,将闲置的空房租给那些农民工。有些村民,甚至在闲置的土地上造起了成片的矮房,靠房租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现如今,最早一批入住建新公寓的村民们,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纷纷搬去了镇上更现代化的高层公寓。这里,除了部分老人外,大都作为出租房租给了那些外来打工者。而农历新年里,周边的工厂大都关闭了,打工者们也都回家过年了。这几幢公寓相比于马家宅其他的地方显得格外的冷清。
女孩在这六幢楼房间徘徊着,斑驳的墙体和模糊的字体已经无法让人辨识出具体的门牌号。好不容易,她找到了要找的6号楼。走上门前台阶,进入大楼内,她又傻了。从离她最近的左手边开始数起,一共有5扇门,每扇门都是不同样式的防盗门,到底哪间才是101室内?女孩小心翼翼地抬手敲了敲她左手边的那间,也就是进门后的第一间。她运气不好,这家没人。随即,她沿着右手边的走道,向里走去。她敲了第二家的门,依然没人,她又向里走去。就这样,她接连敲了4户人家的房门,但都没人应答。她走到了最里面的一间,敲响了房门,片刻后仍无人应答。女孩显得十分失望,她决定上二楼试试运气。于是,她又回到大门口,踏上了右侧的楼梯。就在这时,她敲的最后一扇门终于开了。
一个颤巍巍的声音询问道:“谁在敲门?”
女孩兴奋地跑上前去,只见一位满脸皱褶、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房门口,女孩礼貌地叫了一声“大爷”,并客气地问道:“我想问一下101室是哪间?”
老大爷指了指自己所站的位置,告诉女孩:“我家就是101室。”
女孩一愣,随即又问道:“那你家有没有住着一个叫姚琴的女孩?”
老大爷也是一愣,摇了摇头,说道:“我家就我和老伴两个,我们就一间房,没有闲房出租。”说着,老大爷打算转身进屋了。
女孩一看急了,急忙伸手拉住了老大爷,泪水不知不觉地在眼眶内打起了转,但是倔强地没有掉下来。女孩问道:“那您知不知道这附近有没有住着一个叫姚琴的女孩?她是我姐姐,她已经好久没有和家里联系了,爸妈放心不下特地让我来找她的。”
“你确定找对地方了吗?地址对吗?”老大爷被女孩的泪水打动了,他重新审视了一下女孩,并满含关切地询问道。
女孩点了点头,掏出一张已经被捏得皱巴巴的小纸条,摊在老大爷面前。
老大爷摇了摇手,说道:“我不认识字,而且我都80岁了,眼睛也不行,根本看不清。”
女孩抽泣了一下,收回纸条,将上面的字读了一遍:“浦江市东郊区中心镇马家宅村建新公寓6号101室。”
老大爷听完后,手摇得更厉害,并拉起女孩往外走。老大爷走到门口,指着旁边的另一个门洞,向小女孩说道:“这里是5号,你要找的6号楼在隔壁,要再多走一个门洞。”
女孩感激地向老大爷鞠了一躬,兴奋地转身跑向了6号楼。
建新公寓是每2个门洞为一个单元,共计12个门洞,6幢楼房。楼房与楼房之间不仅外形一模一样,就连里面的格局和房间设计都是一模一样的。加上,房屋老旧和年久失修,第一次来的人的确很难找。
2014年农历新年的正月初五,是财神爷降临的好日子。一大早,村民们就高放鞭炮迎接财神爷,祈愿新的一年里能财运亨通。除了放鞭炮,村民们还会前往2公里外的寺庙去烧香祈愿。此外,每家每户都有“祭灶”、“请早”的习俗,这是每年过年的规定动作。然而,就是这些在马家宅村民们看来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最为普通的事,却成了现在都市人眼里所谓的“年味”。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不少国外的新潮事物不断涌入国内。
喜欢马家宅谜案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