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自己选奴才一事,在礼节上有些不合体统。光绪今年13岁,练练手,培养经验,也说得过去。
慈禧打仗锣鼓的宣布皇帝亲自选奴才,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机了解各个派系的力量,甚至如果时机成熟,也不妨铲除恭亲王一系。至少是与恭亲王决战的最后一次试探。
恭亲王明白,今天如果让慈禧看到有铲除他的希望,将是灭顶之灾,一慈禧的狠辣,高超的眼光,再也没有机会拖到光绪成年,意味着,他的倒台,。
今天是生死战,必须迎上去,退则死,迎上去,还有一丝希望。
恭亲王向他的他的弟弟醇亲王那边看去,眼神中富含深意。然后出列,向太后凑到。
“太后,皇帝亲自选奴才的确有些不合规矩,但是皇帝今年13岁,按列祖列宗的规矩,皇帝在14岁执掌大权,乾坤独断。但是光绪帝一直都是在学习四书五经,为从真正的接触过国事。所以为了让皇帝快速的而稳健的接受国家大权,提前支持事情,也不为不可,有内务府的协助,太后的监督,朝臣的帮助,皇上能够圆满的完成选拔奴才一事”。
慈禧立刻脸色就就变难看,恭亲王出手了,一击即中他的要害。恭亲王是在说一则,太后为皇帝亲自选奴才一事大张旗鼓的拿到朝堂上来讲,险恶用心,至皇帝于危难之间,一旦出什么闪失,皇帝的颜面将完全丧失。二则想称孤道寡,将皇上看成傀儡的节凑,太后本来是替皇帝执掌大权,应该时刻以培养一代明君为己任,是可以保护皇帝为己任,慈禧的表现确实不以为然。三则向皇党倾向皇帝的官员说明,皇帝今年13岁,明年将是亲政的年纪,如果今天不将慈禧的嚣张气势打压下去,皇帝亲政路将变得很艰难。四则向皇族说明,慈禧有违祖制,窃夺皇权的嫌疑。
醇亲王闪过一丝犹豫后,坚定地站了出来。
“臣赞成”。
然后低着头,不看慈禧越来越难看的脸色,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他是没办法,六哥这是将身家性命压上去了,与慈禧公开决裂的表现。今天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今天还是没有将慈禧打压下去,将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并且慈禧的实力也没有达到将两个王爷干掉的程度,失败的下场,最差也仅仅是格职回家,最少还能保留爵位。对于皇帝儿子的愧疚涌上心头,对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无限的怨气悲催充斥着脑海。
翁同和决然的脸上闪过一丝希望,紧随醇亲王之后,决然地站出来。
“臣,复议".
他知道,今天不管失败了还是成功,都要被打压,但是成功能将打压的时间延后,之后的日子,将是太后和恭亲王的角逐,皇帝还有翻盘的机会。但是今天不出来表现一下,皇党的态度,将人心丧尽,没有谁还会给皇帝卖命。并且心里还有这一丝成功的妄想。
荣禄犹犹豫豫,脸色不断的变化,最后,咬咬牙站了出来。
“臣,复议”。
脸上布满着诧异和苦涩,诧异自己为什么,就鬼使神差的站了出来,刚才碰到鬼了吗?同时满脑子苦恼,今天将可能万劫不覆,这算是为皇帝精忠吗?妈的,还有成为忠臣的一天。
各个皇族成员纷纷复议,激情高昂,好像想让慈禧看到他们的力量,脸露气愤。慈禧今天做的太过分,并且或多或少有着窃夺皇权的心思,今天一定要将这种心思打压下去。
恭亲王、醇亲王、皇党,内务府纷纷跟上。
“臣等,复议”。
恭亲王的派系知道,今天是生死搏杀,成则富贵在天,败则削官去值,可能会被流放,甚至抄家灭族。但是不能不上。政治上2面三刀,是死得最惨的,2边都不待见,都恶心厌恶。并且恭亲王输了,还是棵大树,虽然大树没了营养,但是也不可能就怎么死掉。
醇亲王派系犹犹豫豫,勉勉强的的跟上,他们过惯了软骨头的生活,慈禧所什么就是什么。今天王爷怎么敢和太后叫上板,感到很诧异,最后没办法,只能犹犹豫豫的跟进。
皇党则是热血沸腾,他们都是儒学教育出来的死忠,对于君臣父子这一套思想已经容入到骨子里去了,对于平时慈禧的嚣张霸道,他们是没法说,今天给拉他们机会,一定要让天下看看儒学的力量。我们才是死忠,我们将流芳千世。
内务府确实三三两两,意见不同。只有几个愣头青才跟上内务府大总管的脚步,复议。在内务府干的人,对于太后的心狠手辣,那是知之甚深。心里冒着寒气。对于上司荣禄惊天的表现。有的迷惑,有的心栽了勒惑。
中间派则不致一词,看着那大片的人跪倒,显得很尴尬。
慈禧的后党则是看着慈禧那骇人的眼神,充满着无助。他们不能对那道圣旨,有任何评判,因为太后自己同意了。又不能对恭亲王发表批判。这样可能将慈禧擅权这种只能暗地里说的事情,放到明处,这可是犯忌讳的是,两面都不讨好。
;
喜欢一代圣皇光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