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回过头看,刘邦是如何起兵的了。刘邦和项羽差不多是同时起兵造反的。
也就是说,刘邦正式起兵的时候,也是秦二世元年九月。
为什么要选择在九月起兵呢?因为,九月正是秋收过后的时节。
人民在地里辛劳了一年,到九月的时候,已经有所收获了。但也正是这个时候,官府会来催缴租税,逼迫人们把辛苦打下来的粮食都送出去。
所以,这个季节,其实也是官民矛盾最尖锐的季节,是最容易激发百姓反抗情绪的季节。
许多有心造反的人不约而同,选择在这个时候正式起兵,当然不是偶然的。
关于刘邦起兵的过程,史书上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不过,我们应该尝试来挖掘史书记载背后隐藏的更多信息。
刘邦起兵的过程,较好地揭示了一次成功的造反需要具备的几大成功要素,同时也展示了刘邦的一些过人品质。
如果我们想把严肃的话题的变得轻松些,那么不妨打个比方,这就好像一家公司开业一样,要想成功很有讲究,而对老板的个人品质要求也很高。
公司开业成功要素之一:选好执行官。
刘邦过人品质之一:沉着冷静。
刘邦隐藏在芒砀山区,一直在从事反秦宣传,等待起兵时机。
对于他这样一个“好酒及色”的人来说,在山野里躲躲藏藏,这个滋味并不好受。
天气越来越寒冷,大雨一直下过不停。在山野里的生活,就更加困苦不堪。
他急于改变眼下的困境,迫切地盼望着正式起兵反秦的时机快点到来。
手下的兄弟们都越来越觉得难以忍受。起初劝刘邦起兵,刘邦说要等陈胜先动手;现在,军事暴动第一枪已经由陈胜打响,天下风云激变,各地豪杰争先恐后地起兵攻杀秦朝官吏,刘邦该可以行动了吧?
然而,两个月过去,刘邦还没有动静。
他还要观察形势,等待最佳时机。这足以看出他的沉着,他的冷静。
直到这一天,有个人冒着大雨,浑身泥泞不堪地来到刘邦他们在野外的营地。
这个人,是刘邦在沛县的好兄弟、屠夫樊哙。
屠夫樊哙一直提着脑袋,在沛县和芒砀山之间担任秘密交通的任务,两边传递信息。他从来不曾为这种危险而又辛苦的任务抱怨,因为,他念着刘邦的小姨子,怎么可以让心爱的人把自己给看扁呢?
当然,他也对刘邦本人衷心钦佩。
刘邦迫不及待地问樊哙这次带来了什么。樊哙顾不得歇下喝口水,就告诉刘邦和兄弟们:这回是真的时机到了!
由于各地民众纷纷杀死秦朝官吏响应陈胜,腐败的沛令如惊弓之鸟,生怕遭到沛县乡亲们的清算,因此也像会稽郡守殷通,打算先下手为强,顺应形势,起兵反秦。换言之,沛令打算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了。
连自己赖以维持统治的基层官吏也纷纷反叛自己,这无疑是一个政权莫大的悲哀。
沛令要办大事开公司,离不开萧何、曹参这两个左膀右臂。他找两人来商议如何起兵。
萧何、曹参心中暗喜,脸上却都忧心忡忡。
他们为沛令谋划:沛令本身就是秦朝的官吏,过去执行秦朝苛刻律令变本加厉,百姓恨之入骨,如果要率领百姓造反,百姓未必顺从。
沛令一听,愁上眉头,无比悔恨自己当初太贪婪对百姓太苛刻,没有给自己留条后路。
萧何、曹参察言观色,看出沛令的忧虑,便接着为他出谋划策,说:造反这种事情是要杀头灭族的,只有那些敢作敢为的豪杰才能干。所以,现在有很多沛地的豪杰过去因为违法犯禁、被朝廷压迫而逃亡在外,如果把他们都赦免召回,可以得到几百人之多,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压服沛县百姓,百姓不敢不听从命令。
这似乎是个理由很充分的主意,沛令不能不同意。
萧何、曹参趁机提出:沛县逃亡在外的豪杰,最厉害最能办事的,莫过于刘邦了。因为,刘邦年轻时就和江湖大侠张耳、陈余交往,后来又押送徭役去给首都咸阳见过世面,平时胆大妄为是出了名的。请刘邦回来,大事必成啊。
然而,沛令心知肚明,刘邦是自己的“情敌”,一直被自己压制报复,如果请他回来,那简直就是给自己找死。因此,他表示,除了刘邦,其他沛县在外的豪杰都可以找回来。
得到沛令的首肯,萧何、曹参立即找到樊哙,要他去外边请逃亡的豪杰回来,帮助沛令造反。
不用萧何、曹参明言,樊哙也知道该去找谁。
就像十月革命前,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隐居在拉兹里夫湖畔,此时躲藏在偏远山区的刘邦,毫无疑问也是沛县这些豪杰们心中公认的核心领袖。说到造反,萧何、曹参、樊哙等兄弟们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非他莫属。
龙无头不行。
正如一家公司开业经营,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将来要面临的困难不知道有多少,没有好的执行官,就会群龙无首,杂乱无章。
造反这样的大事如果没有刘邦这样的人出头为首,那也只能是乌合之众。既然沛令要开造反公司,那也只能请刘邦回来当ceo。
公司开业成功要素之二:组建好的班底。
刘邦过人品质之二:团结同志。
好了!时机终于到了!
接到樊哙送来的消息,刘邦终于不再有丝毫犹豫。
喊起兄弟
喜欢狼狈不堪的历史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