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章一蓝襟夜卦赴明都(上)
误入武当路,频疑别有天。
深洞千刃落,飞阁一巢悬。
鸣泉当窗急,长松拂幛眠。
此中能避世,箕坐已忘年。
这是明代章焕对武当山的描写,武当峰奇山险,风情如画,正所谓万丈奇峰展屏翠,千寻飞阁俯明庭。奇峰出奇人,相传张三丰在这里修道,并创立‘武当道’。
拨开云雾,入深山中,一座巍峨宫殿闪现眼前,硕大的金底牌匾上书“玄天玉虚宫”,主殿供真武大帝金身,仍烟香缭绕。偏殿靠窗一张紫檀桌案,两个小道童相对跪坐于桌案前,抄录道经,案脚堆着或薄或厚的抄录版道经。两人一大一小,皆身着素布道衣,虽不名贵,但一尘不染。
较大者约六七岁年纪,高挽道冠,或许严肃太久了,仍显稚嫩的脸庞有些僵硬,又或许师傅的管理太严格,他自始至终都是上身笔直,笔直的让人有些不舒服,以至于书写都有些费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总觉得额头有些痒,可奇怪的是他不想去抓。
可是这样严肃的氛围中突然多出一只圆嘟嘟的小手,显得有些突兀,亦或许这样的情景出现过好多次,又显得十分自然,小手缓缓的伸向他的额头,握着一个素色手帕,小心翼翼的将他额头的汗珠抹去,然后按照相同的路径把手拿回来,手帕重新送入怀里,动作一丝不苟。
他还是那个表情,那个姿势,丝毫没有变过。可是有人却好像刚才做了一件令万人敬仰的伟大的事一样,自豪的望着他,眼里满是渴望。
“梓樊,抄经书”,这句话他好像说了无数遍,显得很随意,但额头却不痒了。
“是,师兄”,这句话他好像听了无数遍,小梓樊赶忙重新拿起笔,动作流畅,又装作十分严肃,可眼里满是天真的笑意。
可能是由于年纪太小的缘故,梓樊的身子略显单薄,头发还没有长到完全能够挽起来,却硬生生的要盘道士发髻,凌乱又滑稽。
对于师兄弟两个的对话,一直盘坐的老道士却充耳不闻,仍然安心盘坐。飘散的鬓发并未全白,可能是由于真气运行,偶尔还会飘动。饱经风雪的脸,让人看到就心生敬佩之感,可能这便出于“道”的威严。
玉虚宫,便是当代武当掌门蓝襟起居的地方,而偏殿的老道正是武当蓝襟,而他此时正在授徒。
道人自然要修道,修道,从习武开始,世间门派无数,无不是自小便开始修习基础武功,以便打好一个基础,将来修习大成武功,扬名江湖。可是蓝襟教徒与别人截然不同,因为他教徒的方法只有一个字:
抄。
八岁,在蓝襟看来就是一个分水岭,八岁之前记忆力最好,如果把这样的时间花在扎马步或者站桩上面,无异于天大的浪费,所以就有了两个道童专心抄写道经的一幕,或许他们还要抄上很长一段时间。
桌案前的两个小道童是蓝襟目前唯有的两个亲传弟子,大的六岁道号天一,小的四岁叫张梓樊。
天一自小便开始抄写道门典籍以及武当尚存武功心法剑谱,梓樊更是在刚会走路时被送到武当山,那时便拿着剑谱满屋跑,会说话之后便开始学读音、认字,会拿笔的时候便被天一手把手的教抄写。
抄而读,读而背,抄而时习之,而后熟背如流,这便是两个小道童的生活,久而久之,却觉乐在其中。
已经傍晚了,两个小人仍在抄写,熟悉的暮钟再次响起,天一示意梓樊,然后两人同时闭眼,天一用了二十息时间,梓樊用了十五息,然后睁开眼睛。天一发现师弟正满眼得意的看着自己,哑然失笑,然后用眼神夸了几句自己聪明的师弟。
这是天一自己的发明,抄完的道经要用几息的时间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以确保无虞,不得不说很实用,抄过的经书能够在脑子里剩的更多。
两人习惯性的整理桌案上的经书功法和笔墨,而后同时站起身,同时整理衣冠,虽然本就是很干净,但两人还是整理了半天,梓樊从小和天一在一起,耳濡目染的学会了很多他身上的习惯。
整理完毕,两人同时迈步到蓝襟面前,弯腰失礼,看得出很真诚,因为连梓樊都表情严肃。
“师父!”
“去吧!”
“是!”
蓝襟睁眼看了看两人离去的背影,眼中透着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
梓樊不时的紧走几步到天一的面前,然后倒着走路,面对着天一笑嘻嘻的说:“师哥,你倒是好啊,有一个好师弟可以随意管教,可是我却没有师弟让我管教啊,这不公平!”
天一突然站住了,愣在了那里,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也奇怪自己师弟怎么会说出这样奇怪……莫名其妙的问题,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哼,师兄你说实话,是不是每天可以指使我,你过的挺爽啊。”梓樊的声音又响起。
天一知道,连梓樊自己也知道,其实都是自己愿意做的,并不是别人指派,可是孩子的莫名虚荣让他死不承认。
见到天一不说话,不知道在想什么,梓樊又说道:“师哥,我什么时候能有个小师弟啊?师妹也行啊?”
天一转头看了看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山谷,好像在思考,又像是看出了神,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是想到了自己上山之前曾经也有过的亲弟弟,只是下落不明,他没有告诉过梓樊,梓樊不知道,连师父也不知道
喜欢明霜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