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遗残志载;“凌风真人者,长门之门主!游娲氏炼石补天之地大荒山无稽崖清云谷,偶得上古书籍二卷,乃回!融玄术之理,研修驱使法宝诸奇术之妙法大成,传一百零八子;二十载,仅五子有成,各炼法宝,随恩师左右。”
九幽歌-第一部:红尘阕·第一卷:风波尘
卷名解:风波如尘,即起即落!
001:第一回红尘风波吹流云
寄调《三阙令》
[红尘路,多曲折,多少风雨岁月携。悲欢离合总无奈,千般闲愁心底结。彩虹现,昙花开,刹那芳华怎常在?消褪凋零谁怜爱。恰便是,梦里潇潇雨里行,梦中开花梦中谢。]
本章开篇先作诗一首,抛砖引玉一律云:
云游松间照,青山浴青客。
引歌唱画眉,抚花滑碧瑶。
乐极兴尽时,步履随云飘。
畅怀无量间,怡神逸性妙。[见:注释1]
此章开篇既诗,列看官读之若问,此诗有何用意,到是追溯来历,故事便开始说起了!
在襄城之北,有一座名山流云山;山上有一名字冠博者,号无虚子道人。
一日,师兄智虚子来访,两人同游佳景,说笑之际,智虚子道:“弟乃今之诗苑奇葩,为何不为此景赋之一首,做千古佳传?”
无虚子道人闻言,乃为之一笑:“兄休笑话,弟一介草莽,如何敢妄绯俗言,辱了此佳景?到是经兄一提,弟一时生拼词澡,却也有了四言八句,但只怕出口,且不说难登大雅之堂,只怕还会折煞了这美景。”
智虚子乃笑曰:“弟休谦词!且咏来兄必当洗耳恭听。”
无虚子道人笑了笑,便道一声“献丑”;然后脱口便咏了这首诗。但此诗一出,也的确如无虚子道人所说,当真难登大雅之堂了,但此诗也合其当时的景致。智虚子听了便说:“‘乐极兴尽时,步履随云飘。’为之妙。”然后随着兴致也步其前韵作了一首云:
洞天旭阳照,晨曦沐常客。
入径寻仙踪,至溪弹玉瑶。
浸润逗彩虹,摇叶泉上飘,
幽幽伴太清,逸乐性甚妙。[见:注释2]
此诗一出,却远不及前一首好了,后来觉的自己是班门弄斧,便自嘲一云:
诗仙诗自好,那堪俗人套。
不才不知秽,吟来东施效。
两人离别,智虚子赠其诗作为纪念:
仙峰高处美景虚,古松为伴兰为妻。
道人莫嫌煮石苦,卧花看云乐无迹。[见:注释3]
上文所说无虚子道人,是何许人也?细说处,却也有一段荒诞不经的来历。
原来;自盘古开天僻地万物之母女娲临世之后,周遭世界便空空无一人。女娲逐以黄泥捏人,附七情六欲之灵魂与人体,这便有了人类。
但自亘古以来,自然变化却无奇不有,诸如暴洪狂火、电瑟雷鸣、天塌地陷却都是涂炭生灵的祸端。
女娲深知这天地之灾之祸事非人类血肉之躯体所能承受和抗拒,便将上古奇书三卷之一的玄学预测之奇术传与人间奇才之士之手中,乃卜天灾诸般祸端之来袭以避其锋芒,免却自然之劫数,以挽回无辜性命。但人类赋有七情六欲,往往因性情相冲而导致人与人之间不合,或因爱因情因欲而致使人与人之间而引起彼此勾心斗角,这便由此产生了冲突,从而转化为无为的杀戮,这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人为的生灵涂炭。
那时有伤死者,虽血肉之身化为尘土,但灵魂乃是七情六欲附躯之精,人之躯壳泯灭,但灵魂可以自脱离人之躯体,再自投胎来世而不灭。然不免有冤曲之人入黄泉,因灵魂不愿再投胎,而感谢主人以血肉之气养其魂魄之精,便往往附与他人或兽体驱使所附之躯为旧主人报无谓之仇,这却又形成了人与人或兽与人之间相互残害的祸端,这些不由自主的冤魂附躯之体便被世人所痛恨,却因世人不知其根由,便取之名为邪恶之魔。
女娲之神见自己功大过天,而世人不但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却又相互残害,愤然之下,便不在悯恤世人,任其自生自灭与世。但那些受女娲传玄术之士者虽有预知天地变数之能,却无法控制诸邪魔的本领,无奈之下,只好深究授业女娲传的上古天书,希望能从中悟出可驱使或控制邪魔的法术,来造福人间。
但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也许是女娲怜恤众生,在众士之中,却有一智者,自居流云山长门峰,自号玉清虚道人者,是以非但驱使控制邪魔法术没悟出来,却从中悟出天地奥迷玄术和一些修身养性长寿之道法。
而天地之奥迷玄术却是万物互相之间有相生相克自然法则。若纳万物之精华研修成法宝奇器,若用法宝奇器中自身诸般妙法用人体血肉之躯加以控制和驾御,天地变数之间便有了互相牵制的效应,但往往能操控这些法宝奇器之士,必先做到清心寡欲来修其身养其性,方能操控诸般法宝奇器,如此却是妙用无穷,大有震摄天地之能,惊撼雷霆之威。
玉清虚道人便自闭长门峰,亲置尝试,几番风雨几番春秋之后,所悟之玄术却都在预料之中,玉清虚道人便在流云山创立道场,收了百十弟子传其修真之道,后因玉清虚道人羽化,众弟子亦非真正修道之人,却分道扬镳各自立了山头,一时间天下名山秀水皆为流云弟子。
却说不知过了几世,流云山长门峰第十一代传人自号凌风真人游女娲炼石补天之地大荒山无稽崖清
喜欢九幽歌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