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工作迈入新境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五中全会公报中的这一表述,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下降、农民收入徘徊不前、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重农、惠农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去年召开的中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要按照工业反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仅仅意味着加快农村经济的展。五中全会突出强调“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展时期,城乡差距有望逐步得到缩小农村面貌将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性巨变。
改革攻坚:在领域和重点环节寻求突破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古老的中国注入了强大展动力。然而,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两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精神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改革开放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改革的本质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改革也被摆上突出位置……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得年成为“改革攻坚年”。
但“攻坚”还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全会同时强调,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我们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谈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切中要害。五中全会会场内外,求真务实的清风扑面而来。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理智、清醒的科学态度。
诞生于民族危亡关头的中国,在80多年的风雨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告诫全党,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强烈的忧患意识,源自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判断。***总书记强调,“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展。
心存忧患,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居安思危,才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展的水平。
这是中国对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是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之源。
喜欢重生1990之官运亨通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