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府距离官道不远,据范遥所知,陶氏是蒋州附近最大的望族之一。可惜范遥并没有听说过蒋州这个地名。陶府规模并不算很大,靠的是诗书传家,平时对待邻里也非常和睦,文化氛围浓厚,据说家中小童亦能识字。
范遥牵着老牛绕到后院,敲响了后门。不一会儿门便“咯吱”一声开了。
“老管家,今个您怎么在后院?”范遥看见开门人居然是陶府大管家,不禁有些惊讶。
“范家小子啊,放牛回来了?没淋雨吧?这不刚下完雨,老爷带着小少爷们来看看荷花。正巧,老爷有些话要问你。”管家把门大开,笑着说道。
“这是什么情况?我一个放牛娃怎么这么多人要问我?”范遥有点迷惑。
迈进后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与雨后泥泞不堪的来路形成鲜明对比。隐隐约约能看清错落有致的三重堂宇,虽然高不过三层,红色的漆似乎由于久远的年代而剥落,但这正体现了古朴的沉重的历史感。
“不知何时能从正门进出,全面领略世家望族的建筑风格。”范遥羡慕地想。
管家招呼了一声,便有一个小童跑来接过范遥手中的缰绳,领着老牛走开了。
范遥有些忐忑地跟在老管家身后,推测着陶老先生可能的问题,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兑现对杨昭和少女的诺言。
穿过中央走廊,一大片湖泊呈现在面前,湖上荷叶田田,一片碧色。
湖中心小亭中一位老人与几位孩童嬉闹着。想必就是陶老先生了。
老人正巧看到老管家和范遥进来了,招招手示意两人上前。
老管家领着范遥走到亭前道:“老爷,范家小子放牧回来了,就是前两天……”
陶老先生摆摆手:“我知道了。”又和蔼地对范遥道:“范家老二,应该是范遥吧?当年你的名字还是你父亲让我帮着取的呢,听说你跳河了?有什么冤屈说给老头子听听?”
范遥正观察面前的老先生,老先生养生方面做得很好,虽然谈不上鹤发童颜,但发间仅有些许白丝,若非知道老先生已有七十许,光看外表肯定以为不超过六十。
听到老先生问话,范遥心里有些奇怪老先生为何有此问的同时也在犯愁,几日之前掉河里的非此范遥,怎么传到这就成跳河了,更不必说跳河的理由了,询问兄嫂也避而不谈。
范遥低下头眼睛四处乱转,正巧看到暴雨后上涨的湖面。灵机一动:“最近连日下雨,小子当时是为了观察河水有没有暴涨威胁到村庄的可能性。不慎跌落河中。”
老先生闻言看着湖面上升的水位也皱起了眉头,“难得你有心,前段时间滴雨不降,最近又连日暴雨确实不妙,旱灾防涝,这扬州总管不好好防患于未然,还想着让各县修志,召集名士整理典籍,沽名钓誉,博得圣上欢心。”
见老先生主动提起这件事,范遥马上插嘴道:“老先生这话有失偏颇。”
“哦?”老先生好奇地问道,“小子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且不论总管大人已经征用民夫开始疏通河道,修高堤坝,家兄便已前往服役。”范遥顿了顿,观察老先生的反应。老先生似乎不知道这件事,看了管家一眼。
管家点头示意确有此事,“为何老夫确却是不知?”老先生沉声道。
“老爷,这件事官府并没有要求我们出力,我们强行加入是不是有笼络人心之嫌?”管家连忙说道。
“哼,我们用得着笼络人心么,也不知这个朝廷又能维持多少年,这乱世真真是够了。”老先生很明显对这个朝代也不是很看好。
“老爷,慎言!”管家慌忙地劝说。
老先生不耐烦地挥挥手:“行了,下去做事吧,把烨儿和珏儿也带下去。”管家依言带着两个孩子告退。“小子,你还有下半句呢?”
“防范洪灾固然重要,但是整理典籍却也举足轻重,如果说防灾是民生,著书便是民智。总管大人即使是沽名钓誉,老先生也应当主动参与,在官府的压力下,必然有名士承受不住站出来牵头。到时陶家进则为旁助,退则失名望。江宁县志没有陶家还能成志么?”范遥连劝带捧。
“江宁县志无陶家自然不能成志。”老先生傲然说道,“但是陶家何时想修志都行,不必由官府逼迫。”
“先生此言差矣。小子知道先生是怕本朝维持不了多久,这次在官府的号召下轻易加入,会被下个官府打压,但是先生可曾想过,若是积攒足够多的民望,令官府都不能轻易动陶家呢?与老管家的考虑正好相反,小子认为,陶家不是不能笼络人心,而是要更多地笼络人心,至少要在江宁这片地上,陶家不惧任何势力的胁迫。不必想任何势力低头。”
“先坐下。”老先生听完,示意范遥坐下,皱眉沉思起来。
良久,范遥看着西下的夕阳渐渐接近地平线,不由得想起家来。正待要告辞,老先生开口道:“范家小子,几天没见,如此伶牙俐齿。”
“先生过奖了。”虽然这么说,范遥确是面带得色。
“但是民心真的有这种力量?我陶家若带头,固然能够大大地提升本县声望,但是却容易与其他世家产生裂隙,难道不会偿失?”老先生还是犹豫不决。
范遥略一思考,“世家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家是建立在百姓身上的,而不是其他世家身上。老先生请三思。天色不早,小子暂且
喜欢泱泱大隋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