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个赵咨是什么人呢?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就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从此赵咨更加出名。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
曹嵩因为追赵咨而丢掉了荥阳令,但却得到了好名声。很快以曹腾义子的名义,世袭了费亭侯的爵位。依靠曹腾的关系网,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高权重,直到代崔烈为太尉。
曹嵩多年为官,因权导利使曹家富甲一方。那时朝廷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不满足大鸿胪的职位,花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太尉居“三公”之首,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曹嵩中年得子曹操,开始时曹嵩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曹操年轻气盛,没有功名却爱舞枪弄棒,经常给曹嵩闯来很多麻烦。后来朋友吕伯奢山东为官时给曹操举了孝廉,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负责京城治安。曹操功必赏过必罚,把京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曹嵩开始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从此鼎立扶持。很快曹嵩安排曹操出任顿丘令,后又辗转回京,出任言官议郎。到了黄巾之乱的时候,在曹嵩的疏通下,张让举荐曹操出任骑都尉,后因战功升济南相,任东郡太守。再到后来曹操成为“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平西凉韩遂、边章之乱,曹嵩在幕后起了巨大的作用。“生子当如曹操,养子当如巨高”是时人对曹家的评价。好像和一句话比较相似:生子当如孙仲谋。后来曹操有没有说过这话,我不知道,如果没说过,那评价孙权就的出处就有了。
太尉这个位置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而且也是个离皇权最近但又不是皇帝所最放心的一个职位。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同名,但实际的权力却小了许多。在古代,带兵打仗的差事并不被士大夫们看好,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可见这是个苦差事,干得好还得运气好,才能官运亨通。太尉的去职与就职往往不取决于修养水平的高低,要看政治决策与时事需要,作为时政改革的出头鸟,太尉作为最高武职,承担评定全国武官的功绩高下、做为升降的依据,要平衡全国的将军们的功绩,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曹嵩没有军功,其难度可想而知。太尉还是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像西汉时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到十常侍乱政时,曹嵩辞官闲居洛阳。这朝政腐败到曹嵩都没法干了,能不出乱子吗?后来董卓祸乱时,曹嵩带着家资家眷到泰山华县避祸。后曹嵩率次子曹德与妻妾到兖州投奔曹操,为徐州牧陶谦所杀(《吴书》则云张闿因贪财袭杀)。
有着强大的家庭人脉积累,曹操在京城想要有所作为就不难理解了。利益受到侵犯的宦官集团对曹操恼怒,因为曹操爷爷曹腾(宦官大长秋)和老爸曹嵩(太尉)的缘故,又因为曹操的作为在理,占据着道德法律的高点,又不能把他怎么样,就一起表扬这个年轻人,推荐曹操升任顿丘县令,把这
喜欢嗨,我是刘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