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对于曹操的作用也绝非就只有守城之战这么简单。
曹操初起兵的时候,看到董卓的威严凌驾于天下,信心就开始不足了。荀彧对他说了一句:“董卓必以乱终,无能为也!”才是曹操重拾信心。这一件事发生在初平二年(191年)。
在曹操的发展时期,是荀彧帮助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举棋不定的时候帮他做出战略规划,这件事情还是在兴平元年(194年)。
曹操想要迎接天子到许昌,诸将众说纷纭,正是他向曹操提出了政治上的三大纲领,支撑着曹操达到最终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件事情在建安元年(196年)。
曹操想打袁绍,可是痛感力不从心,荀彧又为他提出了必胜的四大原因,激励了他的斗志,这件事情发生在建安二年(197年)。
甚至到了建安十二年(208年),曹操反手南征刘表的时候,还是荀彧为他指明了道路。
但是正当曹操准备封公建国的时候,荀彧的一句话却泼了曹操的冷水。荀彧对董昭说:“曹公兴起义兵,除掉暴徒和叛乱,平定天下,原本是为了匡扶朝廷和安定国家。他秉持的是忠诚,坚守的是谦让。‘君子爱人以德’啊!你们如果真心爱惜主公的气力,就应该帮助他保住晚节。即便不能功成身退,至少也别得寸进尺,今日‘如萧何故事’,就必然有‘如周公故事’那一天。所以这件事情,真的不合适。”
董昭的意图是不但希望得到荀彧的支持,而且他还希望荀彧能够带头来办这件事情。因为荀彧出身东汉的名门,从建安元年天子入许昌之时,他就一直担任尚书令一职,当然单人这么一个职务,荀彧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代理。在获得实权之后,荀彧常常“居中持重”。
尚书令就相当于宫廷秘书长官,东汉的朝政全部归于尚书,而尚书的一把手尚书令当然就相当于不是丞相的丞相。
但是荀彧这个“不是丞相的丞相”实际上也只当了十三年,因为建安十三年,曹操亲自登上了相位,荀彧是不可能也不敢遮住他的光辉的,但是曹操是为马上的王侯,所以出去打仗的时候,荀彧就成了“丞相”。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曹操即便回师归来,也只是留在邺城,不在许昌。曹操一走,荀彧的“居中持重”就显现出来。
在朝中的荀彧和随曹操出征的郭嘉、贾诩两个人的作用是一样的,曹操在外面有了问题也是第一时间写了信件问荀彧,所以说荀彧对于曹操是萧何和张良的合体。
荀彧此时早已看透了曹操,所以董昭一来,荀彧就知道这是曹操的意思,但是他故意不说破,想给曹操一个台阶,让曹操顺坡下驴,阻止董昭他们的行动。
但是曹操早就铁了心,不可能听从他们这么明智的建议,不但深感失望,而且大为光火。
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正好这个时候要南征孙权,曹操就上表朝廷,请求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趁机把荀彧扣在军中,还赋予他“侍中兼光禄大夫参赞丞相军师”,实际上间接的免掉了荀彧尚书令的职务。
荀彧随军来到寿春就病倒了,不久神秘的病逝,终年五十岁。
荀彧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忧郁而死,另一种说法是被曹操逼迫自杀。至于原因,不如看成一种政见上的不和。
荀彧和曹操是在建安九年(204年)的时候产生的分歧,当时曹操攻克邺城,代理冀州牧,原来属于袁绍的冀州现在姓了曹。这个时候,就有人建议应该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度,这样冀州的地盘就大了。
曹操听了这种话,瞬间动了心,然而这件事情荀彧反对。荀彧的这次反对是认为这样对曹操不利。
荀彧对曹操说,此前明公击破袁尚,擒审配,已经是海内震骇。如果再把别人的地盘也划到冀州,势必弄得“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一定认为明公是要一个个依次收拾他们,也就会拼死反抗,天下就不容易夺下来了。曹操认为荀彧说的高明,所以放弃了这个念头。
不过大家注意,荀彧的这个建议话中有话,他是主张“收复旧京”。曹操知道这个建议,但是他并没有同意,因为实在做不到啊!
建安十八年(213年)的合并州郡计划,将司州一分为三,河东、河内、冯翊、扶风四划给了曹操的冀州,弘农和河南归豫州,京兆归雍州。这次一分为三,等于把长安和洛阳全部放在了豫州,要知道,长安归属弘农,洛阳归属河南。将“天下第一州”拆开了,这一下从实质上将汉王朝推向了灭亡。
当然,曹操实行合并州郡的计划的时候,荀彧已经去世了。而酝酿这一个大计划的时候,是在荀彧还活着的时候。
曹操的合并州郡计划,从侧面说明了刘协和曹操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此前,曹操和刘协是君臣关系,冀州和魏郡都是汉朝的州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变;但是曹操已经封公建国之后,曹操已经成为魏国公,他建立的国家就是魏公国。
魏国与汉朝的关系,变成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魏公曹操和刘协之间的关系就是国公和皇帝的关系,但是大家要清楚,曹操当时建立的公国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他只是汉朝册封的邦国,汉朝才是他的宗主国。皇帝只是一个象征,土地半点没有,所以这样的形势,才是东汉末年的真正状况。
通俗一点说,从建安十八年(213年)
喜欢汉末曹魏真英雄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