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自然因素就是降雨。黄土高原地区的降雨特点就是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雨虽然少,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而且多为暴雨。加上黄土高原的地形是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地面坡度越陡,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的流速就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现象。所以说,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而人为因素则是人类活动引起的陡坡开荒、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和樵采。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地区,但人口增长速度又很快。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人们只能毁林开荒,陡坡耕种。这种长期以来盲目毁林毁草垦荒、陡坡耕种的方式,导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过度的樵采也使得大片森林遭到砍伐,高强度、集中连片的樵采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植物群落迅速退化。过度放牧不仅毁坏林草植被,而且增加地表粗糙度,造成土壤易被冲蚀,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现在的黄土高原,森林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少林地区。森林覆盖率也不均衡,森林覆盖率由北向南依次升高,主要分布东南区和土石山区。黄土高原地区草场植被的明显特征,是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草层低矮、稀疏,多为单层结构,群落的数量结构普遍低,植物多为旱生,产草量偏低,集中分布于黄土丘陵区和风沙区。这些地区干旱少雨,风蚀、水蚀十分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草场退化、破坏严重,面积日益减少,质量下降。
“根据我们的研究推算,黄土高原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期下降为42,唐宋时期下降至32,明清时期下降至4。特殊的地形、不断减少的植被面积,使得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益发严重。”
白泽听了不由扶额说道:“照你们这么说,这黄土高原岂不是一无是处!”
“这倒不是,黄土高原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元智接过话头,说:“黄土高原盛产地区苹果、梨、柿、枣、杏、桃、核桃、葡萄、李、石榴、猕猴桃等水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其中许多是特用资源植物,比如发菜、蕨菜、人参果、甘草、五加皮、沙棘等等。
“黄土高原地区的太阳幅射总量很高,每平方米每年在5000—6000mj,均比纬度相近的东部地区高。黄土高原光能丰富、日照充足,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能量基础,适于多种喜凉、喜温作物生长。
“近段时间以来,国土资源司一直都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就目前的结果来看,黄土高原拥有多种矿产,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铜、铅、锌、铁、铝、钼、铌、稀土等金属矿产,硫、天然碱、芒硝、沸石、石膏等非金属矿产。目前这些矿产的具体储量我们还在探查中,不过相信应该和资料库里的数据相差不大。”
听到这,白泽给自己点了一斗烟,同时心中多少有了点安慰,要是黄土高原只有投入却没有产出,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
喜欢风起庚寅1890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