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朱元璋忙完政事,闲来无事,便带着军师刘基,靖安去游览武庙,朱元璋自从登基以来,整日忙碌国事,防范元朝余孽,清除乱党分子,又赶上常遇春去世,康茂龙离奇失踪,所以一直心情不佳,这日便决定与刘基,靖安,由蒋献护卫一同出去散心,准备前往武庙观赏。他们没有大队人马,鸣锣开道,只是几人带领数名亲兵护卫只身前往,并没有惊动他人。
他们早晨出发,一个时辰便来到武庙,刚刚进得门口,朱元璋忽然见门外三国时人赵云和隋末人王伯党的塑像都摆在殿外,于是就问刘基是什么原因?刘基说:“宋时修庙的人认为,赵云在长坂坡逼死了刘备的夫人糜氏;王伯党在阵前牺牲时身体压在了主子的尸体上,他们均属于不忠于君王的人,所以被摆在殿外了。”朱元璋听后不以为然,说:“这都是忠义之人。”于是就派蒋献等人将塑像搬到殿内去陈列。
朱元璋在殿内又看到有伍子胥和韩信的塑像,很不满意,说道:“他们才是不忠不孝的人。”立刻又派人搬到殿外,将塑像砸碎。
接着,朱元璋又看到张良的塑像,生气地说:“张良保汉王没有保到底,他要在我跟前,我就把他剥了皮!”军师刘基一听,感到皇帝是指着张良骂自己,联想到伴君如伴虎,而且朱元璋的性格只有他是最清楚的,朱元璋不是刘备,他也同时想到了当年的汉高祖刘邦,直觉前景不妙,应该急流勇退,以策万全啊!但此时的刘基不动声色,心里自在思量。不仅刘基能够理解朱元璋的语意,靖安当然自也明白皇上的意图。刘基、靖安等人都不做声,跟随朱元璋一同游武庙,只当是伴君游玩,直至午时才回返宫中。
回到宫中,朱元璋单独找刘基谈话。双方以拉家常开始了谈话,就在气氛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变换了脸色,以严肃的口气问刘基,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
刘基十分警觉,马上说道:“这要皇上决定。”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好看了点,他接着问:“你觉得杨宪如何?”
这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所以先提出此人来试探刘基。刘基现在才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但考验还远远没有结束,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
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并不是淮西集团的成员,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所以第二个提出他。
刘基见招拆招,回答道:“此人很浅薄,不可以。”
朱元璋很佩服地看了刘基一眼,这是个精明的人啊!
他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
刘基松了口气,说出了他一生中最准确的判断:“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
说完这句话,刘基知道考验已经过去了,但他错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
朱元璋终于亮出了杀招,他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只有先生能担当了。”
大凡在极度紧张后,人们的思想会放松下来,刘基也不例外,他终于犯了一次错误,这次错误却是致命的。
他回答朱元璋:“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慢慢挑选吧。”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出所谓嫉恶如仇的话,如刘基所说,谁是恶呢?
刘基的昏劲还没有过去,又加上了一句话:“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并没有合适的。”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
朝堂散去,朱元璋留下曹靖安。
“靖安!”
“臣在。”
“你觉得当今天下局势如何?”
“启禀皇上,天下太平,万民敬仰。”
“恩,你自鄱阳湖跟随朕以来,已经有十年了,你的功劳,朕记得。”
“效忠皇上,是臣的福分。”
“恩,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你吗?”
“臣愚钝。”
“你并不愚钝,你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你说朕的江山能长久吗?”
“皇上,当然能,只是。。。。”
“说。。。。”
“如果刘基与徐达联手,乃是绝佳,会撼动大明江山。”
“嗯?”
“臣说的是真心话。”
“恩,你说的有道理。”
不久,刘基回到府中便写下辞呈,交予朱元璋,意为大业已定,按照当初约定,平定天下之时,就是刘基离去之日。朱元璋挽留,但刘基去意已决,也只好随他去了,刘基便择日辞朝而去。
临别那日,刘基别了朱元璋,走至城外,顾风、靖安、周德兴、汤和等人都来相送,但愿刘基能够留下,一同报效朝廷,但刘基不语,笑道:“谢谢各位好意,我意已决,临行前只想奉告各位,多多保重,日后还有相见的机会。”说着便骑上白马,拂袖而去。
洪武六年七月,李善长因病辞去丞相一职,朱元璋便任命汪广洋为丞相,而胡惟庸在李善长的一再推荐下出任右丞相。但是这胡惟庸是何许人也
喜欢云雨轩刀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