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三年十月四日,公元六二零年深秋,凉州北部,突厥四十余万铁骑南下,掠起的尘埃直扑凉州城。
凉州的北城门上,刘山望着视线里一眼望不到边的突厥兵马,不知为何,本该紧张甚至是忧虑的凉州守将此时却像是松了一口气。开始的时候,身边的人都看出刘山的紧张,甚至刘山在得知突厥已经南下,不知不觉的脚步都在城墙上迈开,而且迈的很快,脚步有些错乱和匆忙,让周围的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统将此时有着心事。
大敌当前,身为主将的刘山有这种表现,大家都能想得通。但是,真的当突厥漫山遍野的大军压到的时候,刘山却长出了一口气,这是让周围的兵士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难道四十余万大军少吗,望着视线里遮天蔽日的尘埃和骑兵,很多见到刘山这种表情的人都在心里问自己。
也许,只有此时的刘山知道自己为何长出一口气。
中原战乱还未平定,隋末乱世以后,华夏的国土支离破碎,各路反王群集判隋,各种势力在华夏国土上划分势力,各自为政。
唐王李渊,郑王王世充,夏主窦建德就是群雄里面势力比较大的几路反王。而除却这些人,各自拥兵自重的将领还有不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此时的华夏国土就是一个战乱频繁的乱世,这也是为何此时北部的几路反王都没有能力对抗突厥的原因。本来硕大的国土被反王弄的四分五裂,各路反王手中攥着的实力相应的就少了很多。而且要应付周围人的挑衅和压力,内斗不休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能力抵抗外辱。
而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反王无力对抗突厥的时候,有的反王甚至还向突厥称臣,有的甚至借助突厥的势力涿鹿中原。
可以说此时的汉人政权就是一个处在内忧外患阶段的政权,强邻在侧,自家还打的如火如荼。
作为刘山,是深深知道这个现实的,现实就是,凉州北部的突厥人若是能拿下凉州,兵锋指向河西走廊,进而威胁到处在渭水平原的长安,那么,在强悍的突厥骑兵的威胁下,秦王势必要挥师挽救长安危局,中原再有大战,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华夏统一的脚步势必延缓,而且这样延缓的时间是根本不能也不敢想象的。即使一切顺利,击退突厥,但是大军再次开拨,中间的准备想想都让人感觉害怕。
这还是最好的结局,万一长安失守,突厥长驱直入,突厥的可汗绝对不会停止自己的野心膨胀,最后兵锋危及华夏汉人统治也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事情。
而要让突厥人收回自己的爪子,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次让突厥人知道疼,怎么让突厥人知道疼,那就是要让突厥人一次损失的军队连他们可汗想一想南侵都感觉晚上睡觉害怕。
这就是刘山为何看到四十余万大军压境还能舒一口气的原因。
要是突厥只来十余万人,自己即使将对手击垮,突厥还会聚集更多的人一血前耻。但是一旦将他们整个民族的军队实力严重挫伤,他们就连一雪前耻的机会都没有了。
此战目的表面是在于击垮突厥,让突厥收回自己的爪子。实际上是让突厥人没有能力南侵,可以让大唐军队腾出手收拾隋末留下的残局。华夏一统以后,才是和突厥算总账的时候。
刘山的思路此时就是对外战争若要进行,国家要能够有效的抵抗外辱,就要先将自己内部的事情处理好。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你能想象让他去击垮一个运动健儿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另一方面,刘山也知道,自己用火药和热气球,其实打的就是一个冷不防的战争。这种新东西,新思维出现,是可以在初次运用到战场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战争的思路不新鲜了,敌人有了防备,以后再使用,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了。毕竟人不是傻子,突厥人也不是,机会只有一次,所以,刘山希望在仅有的一次机会里可以打残这个对手。
此时城外的突厥可汗想的也许和刘山还有一些相似,他到此时都相信凉州聚集了大唐的重兵,只要将凉州拿下,以后突厥铁骑挺进大唐的脚步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突厥可汗是将大唐看成了一个披着厚甲的野兽,自己此时就要撕开那层厚甲,而这个撕口就在凉州。
用突厥人的话说,他们要和唐军在凉州来一个决战。抱着决战的目的,远道而来的突厥人并没有急着攻城,他们先在凉州城外扎下营地。
当天,气势汹汹的骑兵淹没了凉州北部,初来的突厥兵没有攻击凉州重兵把守的城墙,而是忙着搭帐篷,烧水做饭,这样的事情一直忙到晚上,凉州城下,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火把火堆。突厥大营的火光让凉州青灰色的城墙在夜幕里也看的分明。
而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突厥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几百几千的突厥骑兵在凉州城下叫阵,一看到对方的队伍,刘山就明白对方是在做什么。对方来多少人,刘山也派多少人。突厥可汗是在用少量的兵力做试探性的进攻,想探明凉州的守军到底如何,刘山也相应的派了那些新兵出去迎战。
之所以派新兵,是因为刘山深知高明的对手在过招的时候都会先来几招虚招,而大军团作战的时候,也会先做几次试探性的进攻,决战此时觉不是时候。而且,派新兵出去也可以麻痹对手,让对手更不能判断凉州此时的虚实。
这个
喜欢大唐悍卒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