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走了。
由于曾国藩坚持己见,终于将李元度弹劾去职。
李鸿章鉴于自己意见被拒又见祁门奇形势危急,便愤然辞去,离开祁门,打算返回南昌哥哥家中。李鸿章离开时曾走访胡林翼,说明此事原委。
胡林翼语重心长地劝道:“君必贵,然愿勿离涤生,君非涤生易以进身?”
李鸿章说:“吾始以公为豪杰之士,不待人而兴者,今乃知非也。”
胡林翼写信劝说曾国藩:“李某终有以自见,不若引之前进,犹足以张吾军。”
曾国藩经过冷静思考,认为胡林翼的看法很有道理,便于1861年几次写信给李鸿章,请他出任南昌城守事宜,以抗拒太平军。李鸿章也未割断与曾国藩的联系,直接写信劝说或请胡林翼代劝曾国藩从祁门移军。
胡林翼很是支持李鸿章的主张,写信给曾国藩说:鸿章之议颇识时务,甚至委婉地批评曾国藩因小失大,不顾战略全局。
曾国荃也相劝,曾才从之。
李鸿章滞留南昌期间,曾给沈葆桢去信询问福建情况,有意去闽任道员之缺。沈葆桢回信劝阻:“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柱才耳!”
另一位丁未同年郭嵩寿也致函李鸿章,“力言此时崛起草茅,必有因依,试念今日之天下,舍曾公谁可因依者,即有拂意,终须赖以立功名,仍劝令投曾公。”
李鸿章终于想通了。
1861年6月曾国藩乘机写信给李鸿章,情词恳切地请他回营相助:
阁下久不来营,颇不可解。以公事论,业与淮扬水师各营官有堂属之名,岂能无故弃去,起灭不测。以私情论,去年出幕时并无不来之约。今春祁门危险,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间东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热毒,内外交病,诸事废阁,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无醴酒之嫌,则请速来相助为理。
曾国藩敦促李鸿章出山,意在为自己找建功立业的助手,李是合适的人选。李鸿章也确信当今依赖而立功名者只有他的老师曾国藩了,因此于7月1赶至东流大营,重新作曾国藩的幕聊。
曾国藩很是青睐,把政治军务经验,都教给了他。
急剧变化的时势却为李鸿章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掌握军权的良机。
1861年8月咸丰帝奕詝病逝,其子年方6岁的载淳即位,以载垣、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
9月湘军攻陷安庆,曾国藩被赏加太子少保。
11月载淳生母慈禧太后勾结恭奈王奕诉发动宫廷政变,杀害和罢黜赞襄政务王大臣,夺取清朝最高统治权。慈禧为载淳举行登极大典,改明年为同治元年,任命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主持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随即宣布垂帘听政。
慈禧、奕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还要依靠汉族地主势力,就任命曾国藩统辖江浙皖赣江南四省军务,并节制自巡抚、提镇以下各员。
半壁河山都归曾国藩管了。
长江上游军情出现好转、曾国藩权势日益显赫之时,下游战局急剧恶化。太平军在保卫安庆失败以后,采取西线防御、东线进攻的方略,击溃东线清军,连克浙东、浙西大部分地区,直捣杭州,威逼上海,力图把苏浙变成支撑太平天国的战略基地。
上海地处东南前哨,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和中外反革命蚁聚的巢穴。上海官绅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惶惶不可终日,一面倡议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建立中外会防局,加强华尔常胜军;一面派代表到安庆向曾国藩乞师求援。
11月18日法部主事钱鼎铭等乘外轮到达安庆,晋见曾国藩,呈递沪绅公启私函,声泪具下,请求援师。曾国藩既顾虑上海地处僻远,即有急,声援不相达”,又深感手下无兵可分,因而未敢冒然应允。
钱鼎铭很清醒。
探知李鸿章是曾国藩亲信幕僚,便登门拜访,并诱之以利曰:
“沪滨商货骈集,税厘充羡,饷源之富,虽数千里腴壤财赋所人不足当之,若弃之资贼可惋也。”
他说的也是实情,上海是全国的富裕之地,而且李鸿章还可以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势力。
李鸿章为之所动,帮助钱鼎铭等劝说曾。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少荃商救援江苏之法,因钱茗甫鼎铭来此请兵,情词深痛,不得不思有以应之也。”
当然,曾、李之所以决定出兵救援江苏,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实际利益的考虑。
当时湘军正在西线顺江东下,威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分兵援沪,就可以造成东西两线互相配合分进合击之势,迫使平军陷于两面作战的困境
进兵援沪,既能控制饷源重地上海,保证每月可得白银10余万两军饷;又能夺取薛焕的江苏巡抚的位子。
因此,曾国藩对领兵援沪的问题,作了周密安排,起初决定派其弟国荃前往,以国荃为主帅,辅之以李鸿章、黄翼升。
上阵亲兄弟!
不料,12月31日曾国藩按到其弟拒绝援沪的信,不得不派李鸿章先行。李鸿章欣然前往。
曾国荃想攻下南京立首功。
曾国藩曰:‘少荃去,我高枕无忧矣。惟此间少一臂助,奈何?
等到时机了!
李鸿章创淮军从而掌握兵权、控制上海、登上江苏巡抚宝座皆是缘于此事。
李鸿章并没有得意忘形。
他深知此险阻艰难,成败实难预料;又害怕遭致同僚、尤其是
喜欢跟着中堂去战斗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