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的冬天格外温暖,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全国平均气温为零下2.3摄氏度,比往年约偏高1.1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的第四暖冬。
2015年一月上海的街头,步履匆匆的赵南宋在蓝白格子衬衫外,只穿了一件驼色短大衣。她一边走在一边讲电话。
“是,那封信是我写的,我认为《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海版存在诸多问题,领导对于新闻选题缺乏把握,对于版面规划缺乏思路,对于上海地区纸媒体态势缺乏了解,对于办报这件事本身更是缺乏认同感和进取心,手上拿着编辑部的资源,却公器私用。上海版作为《环球时报》英文版在上海地区随主报附赠的副刊,每期有八个版面,但目前这八个版只是上海编辑部团队自己管自己玩儿,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读者少,影响小,几乎没有广告。目前已是纸媒体的寒冬,如若再这么下去,只靠北京总部拨款养着,我想我们没有未来。”
停顿了片刻,赵南宋续道,“所以,这也是这次我公开参加竞聘,希望成为上海版主编的原因。在纸媒体还没有输掉的时候,我们不能自己先认输了。”
电话那头的人沉默了许久,道,“我知道了,我会把你的意见向总部编委会反应。但在有结果之前,希望你继续配合现任上海版领导,完成好你的本职工作。”
“我会的,一向如此!”赵南宋答道。
赵南宋是上海姑娘,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本科,在上海一家都市报工作两年后远赴自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就读新闻学硕士,回国后便来到《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海编辑部工作。
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环球时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并于1999年正式创立了英文版,致力于以英文向世界报道中国。赵南宋原对加入《环球时报》英文版工作颇有期待,只是几个月后便发现上海版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内部沟通无效之后,终于给北京总部写去了建议书。
2015年过年格外得晚,待到日历划到2月中旬,方才进入年前最后一个工作周。
2月16日清晨7点,赵南宋在家中被《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海版副主编何露的电话吵醒。
“赵南宋,你看到一早的新闻了吗?杭州有个工厂今天凌晨发生爆炸事故。你今天有空吗?能去现场看看做个采访吧?这是北京总部要求的任务,你的稿件也发在明天的全国版主报上。”何露道。
“好,我准备一下就出发。”赵南宋立即清醒了过来,一口应下。她有着职业记者对新闻最执着的热情,亦有着何时何地新闻在哪里她就可以去到哪里的觉悟。
“那可麻烦你了。你是不是一直觉得只为上海版这八个版写稿屈你的才了么,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给全国主报写稿了,好好表现。”何露续道。
赵南宋一愣,“lucy,我并没有这么想。我只是觉得上海版应该承担更多……”
“行了,”何露打断了赵南宋的话头,“你记得今天晚上9点前把稿子发给北京的国内新闻部主任编辑张澜伊就行,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联系她。”
“我知道。”
“嗯,”顿了顿,何露又道,“这算你年前最后一个工作了,今天晚上交了稿便可以放假了。这也是冯主编的话。”
赵南宋一愣。《环球时报》向来注重考勤,按照报社日程,18号除夕才放假,这下可是给她特别优待了。
挂了电话,赵南宋迅速打开电脑,稍稍了解了下今天凌晨发生在杭州滨江区的爆炸事故,目前出来的新闻不多,起因不明,人员伤亡不明,造成财产损失不明。
不明,才需要记者现场调查。赵南宋迅速收拾了一下,这便出发。
杭州距离上海直线距离约170公里,不堵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可。在上海周边地区,赵南宋向来喜欢自己开车采访,自主,方便。
上午10点30分,赵南宋驾着她那红色polo小车抵达了杭州市滨江区的一家冶炼厂,爆炸的严重程度超乎了她的想象,厂区已经封锁,门口聚集了大量人群,从封锁线外能看见爆炸的大楼焦黑的墙面和碎裂的玻璃。
这不是赵南宋第一次采访爆炸事故,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向现场围观群众了解事态,团结同在现场的其他媒体记者互通有无,联络杭州市政府新闻办,调查工厂背景,赶往医院了解伤亡者情况,寻找专家解读爆炸起因和善后。
下午4点,搜集完第一手讯息并完成初步采访的赵南宋找到附近最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定了房,走进房间便开始写稿,她一边写一边发微信跟编辑张澜伊汇报进度,告知自己也许来得及出一个深度报道。张澜伊回了她一个电话,表示允诺。
当晚8点55分,赵南宋将一篇2500来字的深度稿通过邮件传给了张澜伊。然后累了一天的她倒头便睡,再醒来时,已是2月17日上午。
钱塘江将杭州市分为南北,滨江区位于钱塘江以南。赵南宋拉开这间快捷酒店七楼向北房间的窗帘时,正看见早晨的阳光洒在钱塘江的江面上,水面泛着层层金色的波纹。
已然完成这一年的工作的赵南宋一身轻松,她一边喝着水一边想着,这么好的天气,也许该在杭州逛逛,晚上再回上海。
只是在展开放假模式前,赵南宋还是重新坐回书桌边打开手提电脑。她点击进入浏览器,熟练地敲下一串字母打开《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主页。
喜欢南宋娱乐小报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