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参的习俗很多。参把头观好山景,选好采参地点后,队员拿出自己的索拨棍,采参队伍安照棍长一字排开,这叫排棍。
索拨棍形状类似拐杖,比拐杖略细,大都一米多长。索拨棍作用很大,主要是找参,防身和协助采参人登山。人参很多都生长在杂草里,所以放参的时候要用索拨棍拨开成片的杂草在里面找参。而杂草是蛇的栖息地,如果发现蛇,就要用索拨棍驱打。而在凸凹不平的大山里行走,索拨棍也会客串下拐杖,协助登山。
排棍之后就开始找参,每个人找自己前方的区域。如果发现人参必须“喊山”。即大喊一声“棒槌”。
其余人听到后要“接山”回问“什么货?”。
发现人参者要喊“大山货”。
“几品叶?”
这时发现人参者看准几品叶后就回答几品叶,不能乱喊“诈山”。
喊山与接山后,参把头会立即拿着红绳(棒槌锁)把人参茎拴起来,然后用两根叉把棍和银筷子搭上横梁,把红头绳栓在横梁上,使人参挖掘时不受伤。挖人参,放山人叫“抬”棒槌。人参可能不大,但方圆一平方米都需要挖,防止伤害参须,其余人则在一旁给把头扇风、点烟伺候着。
人参挖出来后,需要打棒槌包子。然后在附近的一棵红松树上“打兆头”,也就是用斧头砍印儿,左上角砍印儿是记人数的,几品叶右边就砍几道印儿。这是告诉后人,这里出了大棒槌,在此处可继续找到当年没出土的人参。
第一次进山放参的人当地称作“初把郎”。老孟头带的这支队伍有一半都是“初把郎”。一队人嘻嘻哈哈一点也没有放参的样子,更像是野外郊游。老孟头现在也懒得管了,这次进山放的参是自己留下来的,就像去自家菜园子里面摘菜一样,所以现在只是嘱咐李明浩和柳二明等村里的小伙子注意大家的安全。
下午俩点多钟的时候,老孟头停了下来。这是一处向阳坡,山坡上长满了柞树和红松。
“大家休息一会,吃点东西,咱们转过这个山梁就到了。”
听见终于要到地方了,大家爆发了一阵欢呼声。
“不过在往后就没有山路可走了,要钻林子。二明你和敏东一会来前面开路,刺棘子和小山里红这些带刺的小树都砍倒了,小浩你在最后面别让人掉队。进林子之后大家一字排开,有什么急事喊我,不要擅自离队,在大林子里面很容易迷路。”
老孟头说完之后就坐下来,喝点水吃了一些煎饼。他一会要挖参,这人参可不是上来一锹就挖出来。要用快当签字慢慢的挑,没一个小时是干不完。
一切准备就绪,老孟头拿着索拨棍指了个方向,柳二明和方敏东就率先扎了进去。刚进大林子里面并不太难走,因为在向阳的山坡上水分不足,大树下面小灌木很少。转过山梁到了背阴坡可就难走了,大树下面长着密密麻麻的小灌木,都有两人来高,柳二明和方敏东在前面开道,砍了一会就大汗淋漓,换上后面的村子里的小伙伴接着砍。
刘志宇看着大家换班干活,也要来斧子上去帮忙,砍了没两棵就被刺棘子给手扎了,赶紧被李明浩给拽到了后边。
就这样干了办个多小时,队伍终于来到了山坡下的沟塘子,这地方就都是草稞子了。
“老孟,这地方你当年咋过来的?”刘志宇看队伍这么多人轮班开道还弄了半个多小时,就寻思这地方老孟头当年咋钻进来的。
“我以前是从那边下来的。”老孟头指着对面的山坡,“咱们要是绕道那边还得多走俩个来小时。”
老孟头在沟塘子边上辨别了以下方位,便拿着索拨棍拨草往里面走,大约走了三十来米,就听老孟头大喊:“棒槌!”
“几品叶?”刘志宇急忙大声喊道,他在进山的时候听李明浩讲了这些放参的习俗感觉特别有趣,刚才一直等着老孟头喊山呢,所以老孟头那边刚一喊,他就接上了。
“刘哥,接错了,哈哈哈。应该问什么货?”
“六品叶!”老孟头有点无奈的接到,这次放参绝对是他职业生涯最搞笑的一次。当然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孟头也就顺着刘志宇的话接了过去。
拿出栓这铜钱的红绳,老孟头牵着人参的茎把人参栓了起来。系在用叉八棍搭好的横梁上。这棵六品叶的野山参半米多高,上面结着一小球红彤彤的果实,看起来很诱人。
栓完了人参,老孟头闪开了一个直径一米的窝子,拿出快当签子开始挖参。
快当签子就是挖人参的工具,野山参的艼(不定根)横向斜下方长,很容易断,所以挖参一定要小心翼翼。
老孟头这一套快当签字都是羊骨头做的,有锥形的,有针形的,有楔形的,有勺子形的,长度在十到二十里面之间。
老孟头先用小勺形状的快当签子舀土,挖到野山参艼的位置时就换针形签子挑土,在主根处用锥形签子拨土,这活考验的是耐心和细致。
老孟头的孙子小文一直在爷爷边上用扇子扇风。李明浩在另一边给老孟头递烟袋,抽烟为了提神,挖参这种细致活很费神,而且人参须根易断,所以挖参的时候把头大多要抽烟。
老孟头抽了两袋烟之后,这棵野山参完全的挖出来了。
“这参年份最少六十年。”拎着人参的茎,老孟头看着芦头和兜纹说道。
“啊,谢谢孟爷爷,谢谢大家,谢谢!
喜欢村长大人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