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英国殖民当局全面加强了对槟城的统治,变过去的绥靖式的间接统治为强力的直接统治。
第二,是主导槟城华人社会的私会党体制逐渐走向消亡。
第三,是华人社会各方言群体的重组奠定了影响至今的华人社会结构的基础。
此后,槟城的华人基于各自的方言群、血缘和地缘的不同,强化了各自的亚族群边界,形成了各自的社会组织。
原来作为一个整体的槟华社会逐渐分裂成为两大地方性势力--福邦和广邦。
苏门答腊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在中间与赤道相交叉,由两个地区组成:西部巴里散山脉和东部沼泽地。
在东部,强大河流把淤泥带到下游,形成了辽阔的平地,遍布沼泽和湖泊。虽然该地区宜耕土地少,对农业不利,
但是其对印尼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因为地上出产油,地下也出产油--棕榈油和石油。
苏门答腊是一座青翠欲滴的绿岛,各类热带植物覆盖全境,到处生机盎然。
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淹没,波平如明镜的河流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无论是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都浸润在绿色的海洋中。
而绿色的海洋和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风情画卷,成为苏门答腊亘古不变的亮丽景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
西半部山地纵贯,有90余座火山,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东半部为平原,南宽北窄,最宽处约100千米以上。
河流众多,主要有穆西河、巴当哈里河、因德拉吉里河、甘巴河等,多能通航。
富热带森林,覆盖率60%。
苏门答腊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
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
由于印度洋拍岸浪现象的存在,致使印尼苏门答腊、爪哇两个主岛,几乎无天然良港。
1959年12月用于苏门答腊岛作战的是以日盛堂为名义的雇佣军,兵力仅一个海军陆战旅。
因此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只得分两阶段实施,先扫清棉兰以北地区,再强攻整个岛屿。
1960年南华联邦总参谋部完成作战部署,兵力增加到两个装甲旅,一个海军陆战旅,南华联邦海军的第2舰队负责海上支援。
岛屿方面,印尼当时主要兵力为6.5万。
亚齐国民军有3.5万人,暂时还保持同盟关系。
岛上的印尼军装备低劣,训练又差,但亚齐国民军也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
令南华联邦没想到的是,大约2000名原二战日军士兵参加了这一场被印尼称为可歌可泣的保卫战。
他们训练和指导印尼岛上的军队,原日军士兵还参加了保卫印尼领土的惨烈战役。
战火中,一个身穿印尼国防军军服的日本士兵身先士卒,舍身冲杀在最前边,像这样的镜头事后被广泛宣传:他攥着手榴弹扑向直冲过来的敌军坦克,手榴弹爆炸,坦克被炸毁,然后英勇牺牲。
发生于1960年9月至11月间的苏门答腊岛战役,由于原日军的参与是南华联邦军队和印尼在爆发的最为血腥激烈的一场战斗。
喜欢军事传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