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203年),纠合一伙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得精兵数千人,于是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曹操使李典与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断绝水道,曹操对李典、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亦以为然。遂北渡河破高蕃,水道得通。二袁破走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10]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奔江吴求助。有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却料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得之而杀了。”孙权果然补给军兵与刘备,以抵御曹操。
攻取荆州后,中原之地大致平定,曹军势力逐渐扩充。一次,曹操抚着之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听从你的计谋,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呢?”答道:“所谓‘知足不辱’(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指一个人只要懂得知足,就不会因为过份的贪婪而得到屈辱的收场),如今是我急流涌退的时候了。”于是正式表示从此缴还兵权,阖门不出。[12]
善处人事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韩遂、马超时,曹丕留守,又使参知军事。等时田银、苏伯等于河间作反,曹丕遣将军贾信征讨。叛军中有千余人请降,朝中大臣皆认为应按照旧法,尽诛降军,却说:“以前之所以要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当时局势动荡,天下大乱,攻打贼人时采取‘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方针,目的在于向其它乱党显示不尽早投降的后果,让所有敌人都感到惧怕,未围先降,那以后用兵便不需要动辄围城。如今天下形势大致已经安定,而且今次的战事是发生在领土之内,这些都是不成气候的贼众,杀了他们也没有可以示威示惧的地方,失去了以往诛降的策略意义。因此我认为这些降兵不可诛杀;即使要诛杀他们,也要先询问曹公的意见。”可是当时的大臣都说:“军事方面我们可以自行下决定,毋须事事向曹公启奏啊!”闻言后,不再作出回应。
直至朝议完结后,曹丕离开议堂,特地引见,向其询问:“您似乎言犹未尽?”方才表示:“所谓‘可以自行下决定’的制度,是指面对临时之急,需要尽速立定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如今反贼已经被贾信制服,此事不会突发太过急剧的异变。因此老臣才不希望将军急于自作主张,做出****的事情。”曹丕这才明白的苦心,叹道:“程君真是考虑得十分周到啊!”他即时将河间叛变一事向曹操交代,曹操经居府长史国渊的进劝,果然下令不诛降者。曹操还都知道来龙去脉后,十分喜悦,向说:“程卿不单止明于军事计略,亦善于处理别人父子之间的事情。”[13]
生未其位
生性刚戾,与人多有不和。有人诬告谋反,而曹操却对其赐待益厚。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时,为卫尉,因与中尉邢贞争威仪,遭到罢免。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共有八百户。分封少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朝廷正欲以为三公,却在此时去世,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寿八十。[15]其子程武嗣任。程武死后,其子程克嗣任。程克死后,其子程良嗣任。[16-17]
青龙元年(233年),从祀于曹操庙庭。
轶事典故
《魏书》记载:少年时候,经常梦见自己登上泰山以两手捧日。自觉奇异,曾向荀彧说出这事。在兖州****之时,全赖奔走筹谋,鄄城等三个县城才得以保全。这时候荀彧把之梦告诉曹操。曹操听后,便向说:“卿当终为吾腹心。”当时仍是叫作“程立”,曹操顺应梦兆,于其“立”字上加一个“日”字,“程立”于是正式改名为“”。[18]
郭颁《魏晋世语》中有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东阿县)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这些行为令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19]
历史评价
王彧:“有谋,能断大事。”[20]
曹操:“之胆,过于贲、育。”[20]
陈寿:“昱性刚戾,与人多迕。”“、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20]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
喜欢神器纪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