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微风拂面,圆月高挂。
楚国的负函只是一个小镇,楚国灭蔡后,把蔡人迁到了负函,这里也见见初具规模。
李懿伴着月光走到了住处不远的一片小树林中的空旷地。草地里时不时传出蛐蛐吱吱的叫声,远处小河边还传来了断断续续的蛙叫。
孔子早已站在空地上望天,他双手背后,仰天直立。微风拂过,衣衫微微浮起,颇有宗师风范。
听到渐渐走进的脚步声,孔子也不回头,只淡淡的说道:“你来了?”
李懿和夫子一向心犀想通,两人时常单独谈心,一起研讨学问。孔子虽然是师长,但他并不以师长自居,如果自己的弟子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他也会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白天聚会时,夫子拍拍李懿的肩膀,又递了个眼神,李懿自然明白夫子是要单独见自己。
听夫子问话,李懿“嗯”了一声,便问:“夫子要单独见我有什么事情?”
孔子转过身来,看着李懿,反问到:“你对我的一生有什么样的评价?”
李懿想了想,回答道:“正如夫子评价伯夷、叔齐时所说‘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人生一世,有人求的是官,有人求的是财,有人图的是名;一言以蔽之,人各有志,又何必强求于人呢?何况,不管什么人,求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需要付出代价,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孔子感叹到:“是啊,我一生都在追求大同之世,古时候,人们崇尚道德。人们的行为要符合礼,社会就会安定。人们的行为不符合礼,社会就会危乱。所以说,礼是不能不学的。礼,是要求克制自己,尊重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的小商贩,也一定有值得尊重的地方,何况富贵的人呢。富贵的人知道爱好礼,就不会骄奢淫逸;贫贱的人懂得爱好礼,那么意志就会坚定,不会迷惑和胆怯。”
孔子叹息了一阵,又继续说:“可是到如今,我已经年近古稀,这大同的梦想却离我越来越远了。”
李懿连忙说:“夫子您的才学太高,所以各国君王都不知道如何运用。我们周游列国,推广我们大同的理想,而天下的百姓,却多数并不了解什么是大同之世。”
孔子的眼神中多了一丝淡漠,他笑了笑说:“也许我们实现大同之世的梦想,并不适合现在天下的局势。要想实现大同,还需要很多现在并不具备的条件。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下才会大同。我确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可是,那一天我是看不到了。”
李懿在孔子的眼中看出了很多复杂的感情,他感叹到:“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是却很难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
孔子又笑了笑,接着对李懿说:“你既然有游侠于江湖的志向,就应该多出去走走。我即将回鲁国了,那里是我的家,那时候你也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了。”
李懿却不是很赞同孔子的想法:“夫子这些年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走遍了五湖四海,这天下之大,才是我们的家啊。当年鲁国不用夫子,还赶走夫子,夫子为何还认鲁国为家呢?”
孔子看着远处的天空:“落叶,总是要归根的。鲁国虽不用我,却也生我养我啊。”
他接着对李懿说:“你如果拿着长剑去江湖上游历,自然要有足够本领才行。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练过一套剑法,虽然这一生从来没有使用过,但还是记住一些。在这分别之际,也没什么好送你的,就把这剑法教授给你吧。”
李懿连忙行礼:“夫子为何这样说?我的性命都是夫子救下的,夫子教我养我,才有我的今天啊!”
孔子拿起了一根木棍,便开始教李懿剑法。
“这路剑法共有两个部分,前篇有四式,三攻一守,叫做四象剑法。后篇有两式,一攻一守,叫做两仪剑法。合在一起,我称之为六合剑法。”
“四象愿为青龙、白虎、朱雀、宣武,而这四象剑法,则模仿这四大灵兽的形态创造而出。”
孔子边说边演示:“剑原是刺击兵器,这四象剑法的第一招就是刺剑。出招时剑身收于身,步收于足,身体程弓形,长剑自下而上,斜穿而出。出势如青龙出海,刚猛无比。或刺胸,或刺喉,一剑贯穿。”
“这四象剑法的第二招为斩剑,出招时剑横于身,健步前插,身转带臂,臂转带手,手转带剑,剑锋横扫而出。出势如白虎扫尾,气势浑厚。或斩首,或斩腰,或斩足,一斩两断。”
“第三招为挑剑,出招时腾空跃起,辗转腾挪,翩翩起舞,挥剑如针。出势如朱雀点灯,精准无比。专挑敌人周身穴道,收发自如。”
“第四招为荡剑为守剑,出招时两脚稳稳着地,与大地相吸,剑、人、地合而为一,剑势如玄武吐吸般,蜿蜒荡漾而又沉重无比。敌人兵器刺来,荡剑迎上,纵使敌人力大无穷,也能将其手中兵刃荡落于地。”
孔子继续演示着:“接下来这两仪剑法,则是一攻一守,两者相互结合,时而互换,攻既是守,守既是攻。在这六合剑法中,那四象剑法是门面,而这两仪剑法,才是净化。两仪剑法的精妙,并非语言可以描述,你在我的演示中感悟吧。”
说着说着,孔子已然入境。变不再说话了,天地人仿佛已经不分彼此,风儿卷起树叶,随着孔子的神行飞舞起来。周围越发的安静,连蛐蛐和青蛙都不再鸣
喜欢江湖初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