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建都洛城五十余载,虽偶有战事,却也都是些边陲国境之争,无伤国之根本。不论民间,还是庙堂,俨然一片祥和鼎盛之象。时值岁末,漫天飞雪,早朝之上文武百官并无要紧国事商议,太宗皇帝便早早退朝,起驾崇淑宫。锦妃本就受恩,如今又喜得龙种,单凭这六甲之身,更足以讨得龙心大悦。
自古嫔妃得宠,无不受益于貌美、曲幽、舞魅、赋雅抑或别样风情。而建国安邦之君,贤德垂范也多因安抚天下、赢证民心而为之。锦妃听闻皇上摆驾崇淑宫,心中亦是得意非常,如若此番为皇家诞下一皇子,后宫尊位又将舍我其谁。皇后娘娘自三年前身染重疾,不治西去,后宫尊位便一直空缺,几宫嫔妃虽表面上听从皇上安排声色未动,可暗地里早已争的是你死我活。
锦妃衣冠稍显素朴,为皇上亲煮一杯热茶奉上,这才低声说道:“每逢寒冬腊日,紫陌便时常会想起越姐姐。想当初,紫陌初到后宫,若非越姐姐悉心调教,恐怕也不会有今日陛下之恩宠。”
太宗皇帝暖茶下肚,本性念旧的他,被锦妃这么一番话说的是感慨万千:“三年了,难得爱妃顾念旧情,朕心甚慰。如今爱妃有孕在身,忧愁之事莫要总挂于心上。爱妃此番心意,相信皇后在天有灵,也定会感念。”
锦妃继续说道:“紫陌虽出身卑微,可知恩图报四个字却始终不敢忘却。不论越姐姐,还是陛下您,紫陌今生有幸相伴左右,足矣。越姐姐品性善良、德才兼备,紫陌当以她为榜样,多替陛下分忧才是。”
前几日,太宗皇帝去福寿宫给太后请安,还被问及皇后出缺一事。偌大一个后宫,皇后之位空缺,也非长久之计。适才听闻锦妃的一番话,太宗皇帝心里似乎定了些主意。
锦妃何等聪慧之人,太宗眉宇间流露出的分毫情愫,她尽收眼底,只是佯装不知罢了。和皇后相比,锦妃自然不甚了解皇上,可皇后在世时,两人颇有渊源,这才让她在如今的后宫纷争中步步为营,占尽先机。
“皇上,御书房传话过来,左丞相秦牧、右丞相肃承礼两位大人有要事觐见皇上。”太监总管徐高面色略显苍白,据实禀报。
锦妃应声说道:“陛下,国事要紧,想必二位大人定有要事相商,臣妾这里就不劳陛下费心了。”说话间,用余光瞥了一眼旁边的太监徐高。待太宗皇帝离开后,便立即吩咐贴身女官,盯紧御书房。二相同时觐见,若非突发大事,也不至于此。这一点,锦妃早有盘算。
“启奏陛下,刚刚接到密报,西凉国朝贡使团昨夜在驿馆遭遇伏击,一行数人,全部遇害,西凉王进贡的北海神珠也失踪了。”右丞相肃承礼随即递上密函,事发突然,始料不及,一时间却也不知该如何处置为好。
太宗皇帝龙颜大怒,斥责道:“岂有此理,究竟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截杀朝贡使团?”
秦牧迟疑了片刻,这才应道:“陛下息怒,只因事发突然,又远离京师,一时间恐难以查明真相。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如何向西凉王通禀此事。眼下,两国边境之争刚刚平息,这个时候发生使团被杀一案,恐生变故啊,陛下。”
往日朝堂之上,秦牧与肃承礼两位丞相总是各执一词,难得谏言一致,而太宗皇帝倒也乐见于此,毕竟可以查疏补漏,况且两人亦是品性正派、值得倚重之臣。大魏王朝今日之盛,也颇为得益于朝堂之上的据理力争,君臣坦诚之风。
肃承礼对于边陲战事向来关注,眼下情形,着实让他深感不安。西凉国屡屡挑衅,若非镇远大将军古赫治军有方、英勇善战,西凉军嚣张气焰焉能如此之快便得以平息。此次,西凉王派遣使团朝贡太宗皇帝,一则表以示好之心,二则也有窥察魏国庙堂虚实之意。
见肃承礼并未谏言,太宗皇帝怒气略微得以平息之后,适才问道:“肃卿对边关局势甚是了解,此番使团在我大魏境内遭遇不测,对此你有何看法?”
“陛下,西凉军在边陲吃了亏,这才有了西凉王的朝贡示好,以解边境危机,让其得以休养生息。虽说西凉王的狼子野心不可就此消除,可短时之内,却也无力重燃战火。所以,使团被杀一事,西凉人的嫌疑臣觉得是可以排除掉。能够在一夜之间,屠杀整个使团,恐怕也并非一般的江湖草莽所为。”
“肃卿的意思是——”
“陛下,在整个事情还没有查清之前,微臣不敢轻言妄断。只是觉得事发蹊跷,又值两国修好的关键时刻,必须尽快查明真相,以免边关战事重启,生灵涂炭。”
太宗皇帝点点头,应声道:“肃卿所言有理,你可有合适人选担此重任?”
“刑部侍郎马昭。”
秦牧随即谏言道:“刑部侍郎马昭,对于勘验、刑狱颇为擅长,此人不仅武艺高强,秉性甚是耿直、沉稳,担此重任,实为不二人选。”
“马昭,太子太傅马文莆的次子。朕对此人有些印象,倒是完全没有其父身上的儒林风骨,整天想的都是些舞刀弄枪的东西。去年的金陵连环杀人案好像就是这个马昭破获,朕因此擢升其刑部侍郎。”
“正是此人。”
肃承礼见秦牧对于自己所荐之人,也极为推崇,心中先前之顾虑,也似有消除,听闻皇上对马昭一番评述后,这才附和道:“使团被杀一案,单凭眼下情形推测,想必也定是危险重重。相信
喜欢东宫传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