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说的话是模棱两可,“疑有变”,是怀疑:汉武帝可能发生变故了。如果这时候大家看到汉武帝活生生的出现,那么太子的怀疑就会宣告破产,太子起兵也就会失去合法性。第二:太子起兵的原因是:“奸臣欲作乱”,所以要起兵平叛奸臣。这个理由也是可行的,可是这个奸臣是谁?如果是江充的话,江充已经被你杀了,是不是平叛的工作应该结束了。如果是其他人的话、那么奸臣到底是谁,是太监苏文还是丞相刘屈牦?他们犯的是什么罪,需要怎么处置?如果没有明确所指的话,那么师出无名,怎么让百官信服跟着一起起兵呢?第三:太子刘据最失败的地方是,他没有给自己一个名份,一个说法;也没有给大臣们一个名份,一个说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太子到底是以太子的身份、勤王的身份、还是登基作为新皇帝的身份发的指令?跟着你起兵的部队受的是汉武帝的指令、太子的指令、还是新的君王的指令行动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他的起兵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太子自己这时候也没有搞清楚他的敌人是谁。他始终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当他决定起兵孤注一掷的时候,他的敌人已经不是江充,更不是苏文这些小人了,而是大汉武功第一的汉武大帝。他在叛乱、在革命,可是他在革谁的命他自己都不知道。叛乱中的太子还是活在汉武帝的阴影里,他的手段还是矫召,还是以汉武帝的指令来行事。可是你用假的汉武帝的指令来革真汉武帝的命,那不是天方夜谭么?真汉武帝的圣旨一发布,他的这些假圣旨不就都变废纸么?由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太子得不到军队的支持,他只能发动囚徒来起兵。可是这些囚徒都是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和正规军作战呢,我们用屁股思考都可以知道这些囚徒部队的结局?
实际上太子还是想到了一步妙棋的,就是发动胡骑。这支胡骑部队是投降汉朝的匈奴人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旦他们支持太子的话,这么这场战还是有得一打的。结果是太子派来的符节果然调动了胡人,胡人的部队果然向长安进发。可惜的是,太子把一步绝妙的棋给下臭了,那么重要的事情他居然的派了个没有任何职务的囚徒去办。
结果是,侍郎马通受命来长安,知道太子调胡骑支援这件事情以后马上追赶上去,将如侯逮捕、并处死,同时告诉胡人如侯的符节是假的,不能一个囚徒的调遣。于是马通自己带胡人骑兵开向长安,太子调来的兵,变成了打太子的部队。大家可以想象,如果去去调胡人的是太子自己,甚至是身居少傅的石德的话,效果肯定会比囚徒要好得多,至少不会那么容易被马通摆平。
起初汉朝的符节是红色的,太子不知道从那里也弄了写红色的假的符节,所以汉武帝为了区分,在自己发的符节改加上黄缨进行区分。太子还不知道,来到北军南门,召出北军指挥任安,给他符节让他发兵。任安是个滑头,想要坐观太子和武帝之间的成败,所以不敢和捉拿太子,接受符节以后逃回营中闭门不出。后来太子兵败后,汉武帝还是把这个耍小聪明的任安给杀了。
这下太子用假武帝的指令来革命的计划彻底破产,他只能强行武装了几万市民来和丞相刘屈牦的正规军对垒。太子和他的宾客毕竟是被江充逼反的,心中还是有一股豪气在,居然和刘屈牦激战了五天,在死亡数万人以后,太子兵败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逃出了南门。卫皇后自杀,石德、张光被捕后被灭族。太子的众门客,曾经出入宫门的一律处死;跟随发兵谋反的,一律灭族。这里我要再次为石德说句公道话,虽然他的政治手段和智谋一般,但是他绝不是像司马光所说的不负责任,胆小怕死的人;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学生、为了太子可以放手一搏,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人,他至少是个大丈夫、男子汉。
【归来忘思】
太子逃出长安,向东逃到湖县的一个百姓家。这家人虽然贫寒,但是同情太子的遭遇,通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父子。太子有个故友,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就派人去找,于是消息泄露。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自知难以逃脱,就自缢身亡。收留太子的主人也是条汉子,他同情太子的遭遇,和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太子的两个儿子也一同遇害。
在太子自杀之前,汉武帝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巫蛊事件中的错误,想要赦免太子,但是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惨剧已经无法避免。
经过后来的调查,汉武帝终于意识到以巫蛊害人罪相告的,大部分都不是事实。汉武帝深知太子是因为江充的逼迫,惶恐不安,才起兵诛杀江充,并没有一开始就要准备谋反的目的。正好这时候有个叫田千秋的汉高祖祭庙的守卫郎官,意识到武帝可能要为太子平反,就上奏说:“有个白发老汉托梦给我,让我跟您说。子弄夫兵,应该受鞭打,天子的儿子误杀人是没有罪的
喜欢<资治通鉴>那些道儿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