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田千秋绝对是千秋难得一见的马屁人才,他知道汉武帝想要赦免故太子,又找不到合适的台阶下,于是冒充汉高祖刘邦托梦,给汉武帝上书。汉武帝豁然醒悟,他召见田千秋说:“我们父子的事情一般外人很难插言,既然你是高祖皇帝的神灵派来的,那我听你的,赦免太子,我还要再封你个大官。”于是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汉武帝时期大鸿胪是九卿之一的正部级干部,相当于外交部长的职务),并开始了血腥的平反工作。首先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接着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上。最倒霉的是曾经因为在湖县追捕太子,并逼死太子父子三人有功而得到升迁的北地太守,也被满门抄斩,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福祸无常啊。
汉武帝怜惜太子无辜遭害,便特地修了一座思子宫,还在湖县修了一座归来忘思台,来纪念太子,天下人为之动容。
【登贤博望】
关于太子之死,司马光先生的评价却非常古怪,可能是他为了说明父亲对儿子教育的重要性,他没有怪汉武帝因为迷信而导致的巫蛊之祸,反而怪起来汉武帝的教育方式。
因为在太子读书的时候,汉武帝专门为太子建了一座博望苑,顺从太子的喜好,让太子自己结交宾客。个人认为从“博望苑”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对太子的些许期许。博望有两个解释一个是“广博观望”,就是希望太子可以广交人才,观望贤人。还有一个说法,这个博望是个地名,是今天安徽当涂西南的东梁山和西梁山的合称,由于他们两座山头隔江相对,所以在古代还被称为是天门山,历来为攻守要地。总之,汉武帝给太子的迎宾的书苑取名博望苑,是希望太子结交各路贤人,有如同天门山一样开阔的胸襟。
但是司马光却说,由于汉武帝放开让太子自己结交宾客,所以太子的门客很多都是一些三教九流的异端学说人士,不是正统的儒者,(《资治通鉴卷二十二》:“宾客多以异端进者。”),是这些人导致了太子的悲剧。
司马光的意思是,历来明君教养太子,是为他选择正派敦厚、人品优良的正人君子作为老师和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让他们慢慢互相熏陶,这样才能保证太子的起居都符合正道。如果让太子自己结交的话,顺从他的个人意识,那么他很容易会结交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所以没有好结果。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司马光为什么之前把石德描述成十足的小人说了,实际他把硬太子悲剧的屎盆子扣在这个太子少傅头上,就是为了迁出这一段道理。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这个编年体的史书,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最高统治者,或者说他的目的是为了说教。从理论上来说,他的道理完全正确,我们必须要牢记。父母的确对于儿子的教育和交友的环境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儒家历来推崇“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的核心意愿。只不过他把太子刘据作为反面典型却实在是有些冤枉刘据,要知道汉武帝之所以不喜欢刘据就是因为刘据儒家书券气太重,没有自己的雄才伟略啊。个人认为恰恰相反,太子的悲剧是,他结交的都是像少傅石德这样愚忠的腐儒,却没有结交到真正有谋略的爪牙之士。所以才会被江充一步步逼反,最终把自己也逼死了。
还好后世的人对这个事件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大部分人还是把这个悲剧的责任算到了汉武帝头上:
唐白居易的评价最具有典型意义,他在《思子台有感二首》写到:“但使武皇心似烛,江充不敢作江充。”
喜欢<资治通鉴>那些道儿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