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会盟时,大禹的威望一时达到极点。但随着他收集天下各州的金,铸九鼎这件事的发生,却使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对于他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的后人却是不容小觑的。
九鼎铸好之后,各州的诸侯陆续来到雍州向大禹表示祝贺。启以为父亲收到这些祝贺一定会很开心,但是他却从父亲笑容的背后看不到一丝快乐。
这天启来到议事大殿寻找父亲,一进入院子就见父亲正独自一人站在院中欣赏那九鼎,脸色十分阴郁。
启走上前来问道:“父亲,你在想什么呢?”
大禹长长叹了口气,说:“为了确保南三州永不反叛,我收缴了他们的金器;为了安抚南三州,我又不得不令北五州也上缴金器。如今聚天下之金,已经铸成了这九鼎。可人心却背离了我们。”
启感觉父亲有些杞人忧天,于是说道:“父亲如今我们雍州兵强马壮,就算有人不服怎的,还怕他们反了不成?”
大禹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叹息一声,说道:“傻儿子,我现在已经年过半百,我在的时候自然没人敢反,可我死了呢?只要有两州联手,就能造我们有夏一族的反。”
启有些吃惊地说:“不会吧,我们现在拥有的金超过天下的一半,谁敢反咱们,不想活了吗?”
大禹恨铁不成钢地说:“武器的优劣虽然可以影响到战争,但绝对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败。当年我们的先祖手持石制兵器,对战手持金制的兵器的东黎,结果如何?你千万不要以为武力可以决定一切,当年的丹朱和商均,没一个不认为如此,可结果怎样?”
启这才有些如梦初醒,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问道:“那现在该怎么办?难不成我们再把这些金制的九鼎还给他们不成?”
“如果现在还会去,等不到我死他们就会立马反叛。”大禹这句话既不是气话,更不是夸大其词,一旦将九鼎还于各州,他们就会认为豫州势弱,继而产生叛逆之心。
启越想父亲的话越在理,也就越发感到事情的严重与紧迫,于是问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不能让我等死吧。”
大禹此刻已经进入大殿,这个议事大殿的中央放着一个巨型的沙盘,这就是当初大禹会稽会盟时用过的那个沙盘,后来他回到了豫州,也就将那个沙盘一同带了回来。他看着沙盘中界线分明的各州,说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启就像一个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急忙问道。
“以退为进!”大禹一字一顿地说出了两个字:“禅——让!”
启知道父亲不是再跟自己开玩笑,但他却感觉这个方法有些不妥,于是怀疑地问道:“当初尧帝禅让给舜,舜帝禅让给你,未必不想以退为进。可结果如何?他们的儿子不一样没有一个坐上帝君之位吗?”
大禹诡谲地一笑,说道:“那是他们不会禅让。”
“那你打算禅让给谁?”
“皋陶。”大禹说出了他想很久,才想出来的人选。
启却更加不解了,问道:“皋陶,随你一同治水,功勋显赫。由他来接任共主之位,想必不会有人有异意。”
大禹冷笑一声,说道:“不会有异意?那他是那族人?”
“东黎人。这个重要吗?”启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却不敢肯定。
“现在天下九个州,一半的州牧都是由华人来担任。即使皋陶威望再高,就凭他是东黎人这个事实,他就永远也别想坐不上大帝之位。只所以将帝位禅让给他,就是将天下人针对的目标由你转移到他身上。再则他年事已高,恐怕折腾不了两下,就会被其它各州的州牧给折腾死。而各州经过一番角逐之后必然实力大减,到时再由你出来收场,就不会有人反对了。记住一点‘百姓思安’。”启不是傻子,只是没有大禹那般经历过家族的大起大落,所以很多厉害之处,他一时无法考虑周到。如今大禹把话说到这个份,他自然一想就通。不由得佩服父亲老练诡诈。
但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大禹千算万算,还是少算了一点,这一点点失误,几乎令他的所有计划满盘皆输。
就在大禹和儿子结束那次对话三个月以后,大禹在阳城召集了一次诸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明确指出:在自己百年之后,将有皋陶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一石击起千层浪,大禹此话一出,别的州牧还好说,但同样随大禹治水有功的契、弃二人却是明里表示祝贺,背地里却对皋陶开始了一些若有若无攻击。
而成为继任者的皋陶,本该高兴才对,但历经尧、舜、禹三朝的他,早就看清了这些上位者的诡诈。因此自从听到这个消息,他就完全明白大禹的用意,因此心中感到了无限郁闷。就这样,皋陶还没有等到正式接替大禹的帝君之位,就在一年之后郁郁而终。
皋陶的突然离世,使得大禹想让儿子顺利接任自己帝位的计划彻底搁浅,几乎接近失败。
对于皋陶的死,有望接任帝位的契和弃自然感到高兴。可是另外一个一心想成为帝君的人,却如何也高兴不起来,那就是大禹的儿子启。因为他清楚,如果离开自己的父亲,自己无论从资望上,还是从能力上都无法与这二人相比。
;
喜欢史话之青铜时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