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信仰方面,我从小接受的就是长老会的教育,虽然长老会的一些教育,如上帝永恒的意志,上帝的拣选和惩罚等,在我看来晦涩难懂,而且有一些还值得怀疑。因此,我很早就不参加长老会的礼拜了,于是星期天便成了我的学习日。我也信守一些宗教原则,比如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上帝创造了世界;上帝按照自己的意志统治世界;上帝喜欢那些为善者;灵魂不死不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不报来世必报。我认为这些东西在任何教派都是最核心的,而我也确实在各个教派中发现了这些教义,所以我尊重各种教派,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之所以会有区别,是因为我发现这些教派都或多或少地掺杂了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但不能改善、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还会造成人们之间的分裂和敌对。但我还是尊重一切教派,因为即使是最差的教派,也含有一些好的教义。我对宗教信仰的态度让我在跟别人的谈话中避免了因信仰不同而产生的不良印象。由于本州的人口正在不断地增加,对礼拜场所的需求也就增多了,于是有人提议以自愿捐款的方式来修建教堂。无论哪个教派募捐修教堂,我都愿意助一臂之力,从不拒绝。
尽管我很少参加礼拜,但我还是认为自己有义务做礼拜,因为这种东西主持得当的话是有用的。我定期捐款给费城唯一一个长老会牧师和教会活动。因此,长老会牧师便常常以朋友的身份看望我,劝我参加礼拜,我偶尔也被他说服去做礼拜,坚持得最好的时候连续去了五个星期。如果他确实是个虔诚而热忱的传教士,我大概还会继续做礼拜,尽管星期天我还要学习。但他所讲的全是宗教方面的争论,或是长老会教派的教义多么独特,这让我感到枯燥乏味,毫无收益,他甚至连一条道德原则都不宣扬,仅有的目的似乎只是让人们成为长老会的教友,而不是劝人与人为善。
最后,他把腓力比人书第四章中的一节作为布道题目:“最后,弟兄们,凡是真实的、忠诚的、正义的、纯洁的、可爱的或有美誉的,只要存在道德或任何可赞扬的东西,你们都要思考。”我想,既然用这样的话题布道,那么总要宣讲一些道德问题了,但他把这段圣徒的名言仅仅局限在以下五点上:①遵守安息日;②勤读《圣经》;③按时做礼拜;④参加圣餐;⑤尊敬牧师。这些或许是对的,但并不是我所期望从《圣经》中得到的东西。从此,我对这种礼拜活动备感失望和厌倦,再也不去参加布道了。几年前(一七二八年),我自己编写了一套礼拜仪式或祈祷方式,我给它定名为《信仰和宗教条例》,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做礼拜,再也不参加公共礼拜活动了。我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不正确的,但我不想对此再予以过多解释,是非自有公论,我的目的只是叙述事实,而不是自我辩解。
影响一生的伟大计划
大约在这个时期,我设想了一个大胆,但执行起来十分艰巨的计划,以便让我的道德趋于完美。我希望我的一生,不论何时都不要再犯错。我要克服所有的缺点,不管天生的癖好,还是后天的习惯,或交友不慎所引发的陋习。因为我知道,或者我自以为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那么,我就应该只做正确的事而不犯错。然而,不久之后我便发现要想完成这一计划,比我想象中困难得多。每当我全身心地避免一个错误时,另一个错误便会出人意料地冒出来。习惯总是乘人不备,偏好往往胜过理智。后来,我得出结论,完美的道德对人有利,这仅仅是空洞的理论,并不足以防止我们去犯错。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坏习惯,培养并确立好习惯,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行为正确,而且始终如一地正确。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想了以下这个方法:
我在阅读中发现,关于道德品行的论述,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个道德品质所阐述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道德的分类也不相同。打个比方:关于“节制”这一道德品质,有的人把它限定在饮食方面,另一些人则把它的定义延伸得很广,包含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调节,诸如快乐、yù_wàng、癖好、ròu_tǐ或精神方面的渴望,甚至还有我们的贪婪和野心。因此,为了明确起见,我宁可多列举一些道德名目,在每一项底下少列一些含义,而不是少列一些道德名目而多添加含义。这样,我一共列出了十三个道德项目,我认为这些是我当时所希望,而且必须要做到的。每一个项目后面附有一条简单的格言,这样就充分说明了我对每一项道德品质的理解。
这些道德项目及其含义如下。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二、缄默。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闲扯。
三、秩序。每样东西的放置
喜欢富兰克林自传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