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1月,冰雪依然很厚很坚硬的时候,一些精明的村里人就会从这拿冰回去,准备冰冻夏天的冷饮。现在还在1月,他们就想到了7月时的炎热和口渴,这样聪明的人真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让人觉得悲哀—现在他仍然穿着厚厚的大衣,戴着皮手套呢!更何况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还需要他操心准备。或许他并没在这世上准备珍贵的东西,以供他将来在另一世界冰冻夏天的冷饮。他砍着、锯着坚硬的冰,拆掉了鱼儿房子的屋顶,将冰块和寒气用锁链像捆木料一样捆绑起来,用车运走,在寒冷的天气里,运到冬天的地窖中,储藏在那里,静候炎夏的来临。当它们被拖进村子时,远望过去好像是固体的碧空。这些挖冰之人都是乐观开朗的人,幽默而具备游戏精神。每当我走到他们中间时,他们经常请求我站在下面,帮他们用锯子一上一下地锯冰。
在1846至1847年的冬天,100个有北极血统的人突然来到这里。那天早晨,他们驾着好几辆车蜂拥而至,车上载着各种笨重的农具、犁耙、播种机、铡草机、铲子、锯子、耙子,还有雪橇,每人手中还拿着一把两股叉。这种两股叉在《新英格兰农业杂志》和《农事杂志》上都没有记载。我不知道他们到此是为了播下冬天的黑麦,还是播下最近从冰岛引进的新品种。我没看到他们准备肥料,因而判断他们和我一样,以为泥土已经闲置得很久了,所以不准备深耕。
他们告诉我,有一位没有露面的乡绅,想让他的财富翻一倍。据我所知,那笔财富大概是50万。现在,他为了在每块金元上再增加1金元,而将瓦尔登湖唯一的外衣剥去。不!是在寒风凛冽的严冬剥掉了它的皮!他们马上开始忙碌,耕、耙、犁,按照农活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一切都井然有序,他们似乎要把这里变成一个典范农场。但是当我注意他们要播什么种子时,我身边的人们则开始耕种那块chù_nǚ地,他们使出浑身的劲儿,一下子钩到沙地里,或者钩到水中,因为这片土地很柔软—那里所有的大地都是如此—然后他们立刻用一辆雪橇把它运走。他们一定是在泥沼里挖泥炭,当时我这样推测。他们每天这样随着火车的呼啸声来来去去,仿佛他们从北极来,再回到北极去,我觉得他们就是一群北冰洋上的雪鸟。
这情景有时也会引起瓦尔登湖的愤慨,她像一个印第安女子一样开始复仇。走在队伍后面的一个雇工,一不留神滑进地上一条通往地狱的冰缝中,于是刚才还英勇无比的人现在奄奄一息,他的体温降到了冰点,能够躲进我的木屋取暖,算他幸运,他不得不承认火炉带来生命复苏的力量。有时候,那冰冻的土地能将犁头的一只钢齿折断;有时犁头深陷在犁沟中,非得将冰挖破才能取出来。
老实地说,监工统领着100个爱尔兰人每天都从剑桥来这儿挖冰。
他们将冰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那方法众所周知,无须赘述。这些冰块放在雪橇上被运往岸边,然后再迅疾地被拖到冰站上,在那里再用抓手、滑车、索具搬到台上,就像一桶桶面粉一样,一块块整齐地排列,又一排排地叠加起来,仿佛他们要垒一个高耸入云的塔基一样。他们告诉我,努力工作一天能挖1000吨冰块,那是每一英亩地生产的数目啊。冰面上出现很深的车辙和安放支架的摇篮洞,他们仿佛就在大地上行走一样,这是由于雪橇在上面来回的次数很多以及马匹在挖成桶状的冰块里啃麦子的缘故。他们在户外叠起一堆冰块,高35英尺,约六七杆见方,并在外层中间放上干草以阻止空气的侵蚀,因为寒风尽管凛冽,但还是能在中间找到路线吹出裂纹,以至于冰块最后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依靠的,就会全部倒翻。
开始时我觉得那很像一个巨大的蓝色堡垒、一座伐尔哈拉殿堂,但当他们把粗糙的草皮填到缝隙中去,上面结了一层白霜和冰柱时,看起来倒像一个古色古香长满苔藓的灰白色废墟,全部用蓝色大理石建成的冬神居住地,就像我们在历书上看到的画片那样—他的陋室,仿佛有意要同我们一起度过夏天。据他们推测,冰块有25到不了目的地,2至3将在途中被损失。但是更多冰块的命运和当初设想的并不一样,因为冰块不能保藏那么好的原因是它里面有较多的空气,或者其他原因,这部分冰就没能被送到市场上。这一堆冰是在1846至1847年垒起来的,估计有一万吨重,后来用干草和木板钉起来,第二年7月开了一次箱,拿走一部分,其他的就曝露在太阳下,整个夏天和冬天就这么矗
喜欢瓦尔登湖(中外文学名典藏系列)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