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谈谈为什么有“容民畜众”的启示。身陷泥泞,姬昌感受到泥和水混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亲和性和黏结性,紧紧地黏结在一起,就说那泥泞沼泽地,任何入侵者只要钻入泥泞中,就会深陷其中,要想逃脱,简直比登天还难。这就好比君与民的关系,也契合到这种程度,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同仇敌忾,任何敌人来犯入侵,必将被坚决彻底消灭。师卦象辞:“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地中有水之象为师卦卦象,效仿地中有水之象可以体悟用兵之道,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地水师行险而顺,地中藏聚着水源,象征着兵众,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节用爱人,容纳百姓养育民众,寓兵于民,藏兵于民,平时务农,战时成兵,危急时刻,处处是人民战争的海洋。《周易正义》:“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故能养民则可以得众矣。”
第二节
容民畜众,全民皆兵谁不怕
用兵的关键在于得到民心。得到民心,可以说就是清明的政治了。清明的政治,就是能够忧虑人民的疾苦和忧患,除掉民众的灾祸。所以,对内如果能够做到政治清明,对外军队就会强大。
师卦卦辞为“师:贞,丈人吉,无咎。”—说的是用兵打仗,出于正道(贞)并任用贤明的长者(大人),吉祥不会有灾难。《周易正义》曰:“若不得大人监临之,众不畏惧,不能齐众,必有咎害。”
师卦彖辞为“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师,是部署众多的意思,贞,即坚守正固。能统众多部署,坚守正道,可以成就君王之业。统帅居中正之位而刚毅,兵士行于坎险之中而顺应,用这种方法攻伐天下,民众便会顺从,很吉祥,怎么会有灾难呢?
在这里,对“毒”字需要特别解释一下,否则容易误读误释。毒,统治。这个意思只在古文里有。毒在做统治解释时不带贬义,应当注意类似“秦以无道毒天下”的翻译,应该是秦国以无道昏庸统治天下,而不是秦国以无道昏庸毒害天下。元代胡炳文在《周易本义通释》中曰:“‘毒’之一字,见得王者之师,不得已而用之;如毒药之攻病,非有沉疴坚病,不轻用也。其指深矣。”毒可释为“攻治”之意。
下面,我们看看“容民畜众”在历史长河的军事实践中,从理论升华角度看,有什么样高度的认识;从军事实践角度看,缔造了什么样的辉煌?
先看军事理论—
以“贞观之治”久享盛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令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群书治要》,是为李世民“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群书治要》的显著特点是“博而要”,可谓“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jue)孙谋”的治世宝典。
《群书治要》之《政要论?兵要》中说:“夫兵之要,在于修政,修政之要,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利之,利之之要,在于仁以爱之,义以理之也。故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臣民不附,汤、武不能以立功。故兵之要在得众者,善政之谓也。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故政善于内,兵强于外。”
这是说,用兵的关键在于修明政教,修明政教的关键在于得到民心,要想得到民心,在于让百姓得到利益,使百姓得到利益的关键,在于用仁爱之心爱护他们,用道德仁义来治理他们。所以说,驾车的六匹马如果不互相配合,即使是造父也不能驾驭马车跑得远;没有大臣和民众的拥护,即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够建功立业。所以说用兵的关键在于得到民心。得到民心,可以说就是清明的政治了。清明的政治,就是能够忧虑人民的疾苦和忧患,除掉民众的灾祸。所以,对内如果能够做到政治清明,对外军队就会强大。
《群书治要》之《吴子?图国》中说:“吴子曰:古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民有三(三作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谋求治理国家的君主,必先教化百姓亲爱万民。军事行动若有四种不和谐的情况,不可贸然行动:君臣上下不和谐,不可以出兵;军队将士不和谐,不可以上阵出战;行列队伍不和谐,不可以进军作战;行止进退不和谐,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第三节
兴仁义之师,帅德贞正服广众
师出正道。孟子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
老子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实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到它,性情恬淡、
喜欢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