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①,壹是皆是以修身为本②。
【注释】
①庶人:平民百姓。
②壹是:一切。
【译文】
从天子到平民百姓,一律要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原文】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①。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
【注释】
①本:根本,是指上文所说的“修身”。末:末端,是指上文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未之有也:即“未之有也”。之:指代文中所说的本末倒置的情况。
【译文】
那种动摇了修身之本,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是不存在的。对自己关系亲厚的人情意淡薄,而对自己关系淡薄的人却情意浓厚,没有这样的情理。
【朱熹提示】
右经一章①,盖孔了之言,而曾子述之②。其传十章③,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有序次如左。
【注释】
①经:经文,经典。
②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相传儒家经典《孝经》,是由他记录传世的。
③传(zhuan):名词,指老师讲授的知识,后来通称解释经典的文字著述。
【译文】
朱熹认为,以上的一章经文大概是孔子说而由曾参记述的。接下来的十章传文,是曾参的见解,由曾参的学生记录而成。旧版本的文字多有谬误,现在按程颐的校正,再考证经文,分别列出篇章次序如下。
二.释“明明德”
【原文】
《康诰》曰①:“克明德” ②。
《大甲》曰③:“顾諟天之明命④”。
《帝典》曰⑤:“克明峻德⑥”。皆自明也。
【注释】
①《康诰》:《尚书·周书》的章节名。周公平定武庚的叛乱后封康叔于殷地,《康诰》是周公封康叔进时作的文诰。
②克明德:克,能够。明,崇尚。
③《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篇名。
④顾諟天之明命:这是伊尹训诫太甲的话。顾,回顾思念。諟,古“是”字,犹此的意思。
⑤《帝典》:《尧典》,《尚书·虞书》中的篇名。主要记载尧舜二帝的事迹。
⑥克明峻德:峻,大。意思是为人能明德,必定能发扬光大。
【译文】
《康诰》说:“能够彰明美德。”
《太甲》说:“要顾念上天赋予的光明使命。”
《帝典》说:“能够彰明伟大崇高的德性。”这些书上所说的意思都是自己去光明彰显自己的德性。
三.释“新民”
【原文】
汤之《盘铭》曰①:“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②《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③是故,君子无所不作其极④。
【注释】
①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铭:镂刻在器物上用为记述事实、歌颂功德等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②作:振作,兴起。
③《诗》:指《诗经·大雅·文王》,是赞美周文王的。
④是故:因此。君子:指统治者。
【译文】
商汤的浴盆上刻着这样的铭文:“假如要保持清洁,除去身上的污垢,就必须天天清洗而不间断。”《尚书·康诰》中说:“要使人振作,革旧更新。”《诗经·大:“周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但它仍能顺应天命,不断革新。”因此,统治者在新民方面,要尽心尽力,以求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四.释“止于至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①。”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②。”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注释】
①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此句出自《诗经·商颂·玄鸟》篇。邦畿,即古时候天子直接管辖的国度俗称。止,指居所、居住。
②缗蛮黄鸟,止于丘隅:此句出自《诗经·小雅·绵蛮》篇。
③诗云句:文王,却周文王。穆穆,指仪表堂堂,样子端庄恭敬。此两句诗摘自《诗经·大雅·文王》篇。
【译文】
《诗经》说:“京都幅员辽阔,方圆千里都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诗经》说:“黄鸟鸣叫着‘缗蛮’,栖息在树林茂盛冈。”孔子读了这两句诗感慨地说:“唉,黄鸟儿都知道栖息在它所应当在的地方,难道人还比不上鸟吗?”
《诗经》说:“周文王仪表堂堂,端庄谦逊,他光明的美德使人们无不尊重、敬仰。”作为国君,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仁爱;作为属臣,他的言行兴止要做到恭敬;作为儿女,他的言行举止要显示孝顺;作为父亲,他的言行举止要体现慈爱;与国人交往他应该做到坚守信义。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蒙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①!”
如切如磋,道学也②;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喜欢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