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公布的《大清新刑律》,将旧律谋反扩大为分则第二章内乱罪,并将旧律谋叛作为第三章外患罪。十恶大罪中,谋反是指反对封建国家的行为,谋大逆是指预谋毁坏供奉先帝的庙宇、埋葬先帝的陵墓以及毁坏皇帝居住的宫殿的行为,谋叛是指本朝官吏背叛朝廷投奔外国或投降伪政权的行为。可见,太白三英的行为构成谋反和谋叛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序列。我国《刑法》第102条也规定,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袁承志是否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我们不做深究,但他在历史大变革中的矛盾心态,患得患失,都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正直的以天下百姓存亡为己念的,有为青年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头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如果把李自成起义军算上,此时可说是三方争雄,明朝气息奄奄,清军如狼似虎,李自成起义军势如破竹。然而彼时谁是谁非、谁好谁坏则无法判定。李自成军队频现土匪习气,毫无天子之气象;明朝日薄西山,崇祯皇帝却苦撑苦熬;清朝虽仁德为民,却为其他民族。袁承志所苦者即在于此,他内心所想均为向崇祯报仇,去刺努尔哈赤又于心不忍,对李自成更是大失所望。最后,在父仇家恨、儿女情长中,无法选择人心向背,只好逃往海外。
6.8英雄末路:萧峰为和平以死谢辽国
【情节】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无疑是金庸塑造的一个大大的英雄人物,是个莎士比亚式的悲剧英雄:出场时如日中天,收场时何等悲壮。最后的部分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要求萧峰带队消灭宋国,在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御驾亲征,这对宋辽两国人民而言无异于一场大灾难。在雁门关双方对峙的时候,虚竹和段誉擒住辽帝作为要挟的时候,萧峰向前一冲,将耶律洪基拉到自己身边。《天龙八部》第50回“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是这样记载的:
萧峰道:“我们立时便放陛下回阵,只是想求陛下赏赐。”耶律洪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天下哪有这样的便宜事啊,是了,萧峰已然回心转意,求我封他三人为官。”登时满面笑容,说道:“你们有何求恳,我自是无有不允。”他本来语音发颤,这两句话中却又有了皇帝的尊严。
……
萧峰道:“是要陛下答允立即退兵,终陛下一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
……
耶律洪基哈哈一笑,朗声道:“以我耶律洪基一命,换得宋辽两国数十年平安……答允你了。”
……
在被放走以前,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呼,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问题】
1.萧峰胁迫耶律洪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2.小说的最后结局,萧峰为什么要自杀?
【解读】
萧峰(也就是乔峰)是《天龙八部》中的虚构人物。耶律洪基却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历史上即辽道宗(1032~1101年),字涅邻,小字查刺,辽朝第八位皇帝;辽兴宗长子,母为仁懿皇后萧挞里。1055年即位,在位46年。历史上,道宗为人昏庸、忠奸莫辩、迷于酒色,在位期间,其叔父耶律重光发动政变,虽被镇压,但社会矛盾以极为激化。金庸武侠名著《天龙八部》里描写耶律洪基的片段,大多是结合历史史实虚构出来的。历史上真实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和金庸先生小说里的耶律洪基是完全相反的人。历史上真实的耶律洪基崇慕大宋,热爱文明,尊重生命,热爱和平。耶律洪基即位后一直致力于两国的和平与友好,一直以宋朝文明为目标榜样,在其统治期间,努学宋朝文化,学宋朝礼法,可以说正是他造成了契丹全国范围内尊重汉文化,学习汉文化的氛围。耶律洪基是辽国推广汉化最高最好的皇帝,他不止尊重宋仁宗还尊重宋朝的大臣使者,尤其尊重宋朝的文化名人。
萧峰劫持耶律洪基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呢?萧峰和耶律洪基之间有这么几层关系:首先,他们是君臣关系,耶律洪基是辽国皇帝,萧峰原名乔峰,萧远山的儿子,辽国国民,在宋国长大,曾任丐帮帮主,做不做官都属于辽国臣下。其次,远亲关系,辽国只有两个姓氏,一个是萧,一个是耶律,所以他们祖先就有“同姓不婚”的祖训。再次,兄弟关系,萧峰从女真完颜阿骨打手里放走了耶律洪基,两人结义为异姓兄弟。因此,对萧峰的劫持行为的界定,应主要从第一层关系来看,臣子劫持皇帝,显然属于十恶不赦的罪行,绝对构成谋叛罪名。辽太祖诏定法律,其从侄突吕不受命撰《决狱法》,是辽国最早的一部法典。
辽太祖
喜欢金庸武侠中的法律学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