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游记指出,万丹人口的男女比例是1﹕10,[1141]基于这一事实,万丹与其他地区的家庭数量之比是1﹕5.5。很明显,这是一个过度不平衡的比例。在一个万丹家族里,尽管难以养活,但实际人口可能更多。
第十三节港口
滨海而居的人,男人比女人少,因为港口生活意味着要面对无数艰难和危险,还有不断开荒迁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然而,由于能够轻易生存下来,那里相比其他地方有更多儿童。或许还有鱼类油脂的原因,它能够提供很多物质来增强生殖能力。日本人和中国人几乎只食用鱼类[1142],因此,这一原因或许正好回答了日本[1143]和中国[1144]为什么有多得出奇的人口。假使这是真的,修道院的那个硬性条例,即只以鱼类为食,所实现的结果恐怕是背离制定者最初愿望的。
第十四节土地物产不同,劳力需求也不同
牧区人口稀少的一个原因是事情不多,只需要少数人。麦田需要较多的人来维持,经营葡萄园所需要的人丁,则很难数清。
牧场多了,人口太少了,这是英国人常有的抱怨;[1145]葡萄园多了,人口太多了,这是法国的问题。
有了煤就不再需要森林提供燃料了。产煤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大优势,因为这样一来,所有土地都可用来耕作。
产米的国家也需要很多人丁,因为它需要大兴水利以方便灌溉。不但如此,相比其他生产谷物的地方,产米地区只需更多的土地就能养活家族。最后,在产米地区,其他地方的饲料地可以直接耕种人吃的粮食,人力代替牲畜,直接承担田里的劳动,于是,这里的耕作如同一个工厂,不过,它的规模是一般意义工厂所不能及的。
第十五节人口与工艺的关系
一个没有工艺的地方,如果其土地由于制定了土地法而得到平均分配,其人口也不会减少。相关实例是某些古代共和国。对那里的每个公民而言,所需要的食物正好全部来自自己耕作的土地,换句话说,全国公民的劳动,又被全体公民消费掉了。
但在今天的欧洲国家,由于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均匀分配,耕种者不能消费掉丰富的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人口的办法是兼顾农业和工艺,否则就不可能。有剩余产品对于自己耕作或雇人耕作的人来说,意味着明年不必再耕作。农产品的完全消费,也不能指望没有购买力的无业闲人。因此,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必须发展工艺,这样一来,农产品才能被农人和工人一起消费掉。总之,许多人所需要耕作的土地,必须是超过自己消费能力的。只有激发他们生产多余产品的yù_wàng,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生产多余产品的人,只有工匠能够做到。
简化工艺的机器虽然是好的,但未必时时处处都好。当一件产品由于价钱低廉而实现买主和制作者双赢时,再用机器简化制作就是有害的了,因为参与制作的工人数量将随之减少。水磨这种东西,在发明之初意味着无数人失业,进一步使许多人用水困难,随之有大量土地产量下降,因此,我不会人云亦云地说它是好的,尽管今天它已经得到普遍使用。
第十六节立法者是怎样看待人种繁衍的
有关人口法规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情况。某些国家的立法者无须多做什么,因为一切已经由大自然安排妥当。人口已经在气候作用下兴旺起来,鼓励生育的法规,明显就不必再制定了。在某些地方,气候相比土地更能加速人口繁殖,因此,人口增多之后还会减少,因为人口增多意味着许多人吃不上饭(土地供应不足)。一个实例是中国,中国常有卖女弃婴的现象。上面的这一后果也出于同样的原因[1146]。雷诺多出版的游记,有一些出自阿拉伯旅行家之手[1147],他们对饥馑之不幸的回答是灵魂转世的说法,我们却不必这样做。[1148]
基于同样的原因,在福摩萨岛上,宗教禁止三十五岁以前的妇女生育,如有违反者,巫婆会施法挤压此类孕妇的肚子助其堕胎[1149]。
第十七节希腊及其人口
在某些东方国家,是自然条件造成了上述后果,而在希腊,则是由于政体的性质。希腊这个大国由许多城邦组成,这些城邦的政体和法律各不相同。这些城邦并不比今天的瑞士、荷兰和德意志更喜好战争。在每一个共和政体的城邦内,立法者都一心实现公民的福祉,并期望自己国家的实力不比邻国差。[1150]人口增长对小面积国家来说是一种负担,尽管增长的原因是小国土面积带来的良好生活(小则容易管理)。人口增多使得希腊人不断向外殖民[1151],像今天的瑞士人一样前往其他国家做雇佣军。在国内,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抑制人口增长,他们都不会错过。
在某些共和制度的希腊城邦,有着十分独特的政治制度。共和国公民的生活必需品,是强迫属地人民提供给他们的。佩利希亚人供应斯巴达人,希洛人供应克里特人,佩纳斯特人供应帖萨里亚人。不能拥有太多的自由民,因为那将超出奴隶的供应能力范围。限制常备军人数的必要性,我们今天才提出来,然而这对当年的斯巴达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整个斯巴达
喜欢论法的精神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