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方面,英国的权利观差不多是基于传统的,而欧陆国家的权利观则基于理性的反思。欧陆式的理性反思有一种自反性的效果,任何绝对的东西在反思面前都无法彻底站住脚,它会突破任何禁忌,因为禁忌在本质上也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于是理性的反思,有可能令权利的扩展突破各种不容置疑的疆界,这种无止境的自由,使得人的创造力获得了巨大的释放,是人文精神与艺术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土壤;但同时它也带来一种相对主义的效果,权利似乎不是那么强固,它本身要经受不断的反思,在相对主义的情境之下,就可能导致政治意志的丧失与行动力量的缺乏。
欧陆式(不等于欧陆)的理性权利观,拥有思想的强度;美国式(不等于美国)的清教权利观,则拥有精神的强度。但是一种奇妙的辩证在这里又浮现出来。
欧洲的相对主义虽无力,却因其突破了各种不容置疑的理念疆界,而走向了实实在在的普世人权实践。它在近年来对于穆斯林难民的接纳,甚至在一系列恐袭案之后也并未决意停步,正是一个极佳例证,因为欧洲在理念上无法将穆斯林排除在普世人权的承诺与保护之外。欧洲的这种决策有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气质,表达了一种极有价值的道德勇气。但是这种道德勇气的悖反是,欧洲有可能一方面因此背上负担不起的成本,一方面将恐怖主义问题内在化于欧洲自身,使得相对主义的权利观有走向自我否定的危险,成了一种事实上无法普世的普世主张。
美国的力量支撑着普遍主义帝国,面对难民的时候却呈现出一种防火墙式的格局,墙的这一边是普遍主义法权得以适用的地区,另一边则是不能适用的地区。普遍主义面对这种并不普遍的二元格局,可依凭对清教精神影响甚大的奥古斯丁神学来自我辩护。对美国来说,墙的两边只不过是善的存在与善的缺失的关系,缺失善的那一边尚不能适用普遍主义法权,并不是它在本质上不能适用,而是需要等待其完成对善的孕育,在此之前它是需要被隔离与规训的。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拒绝普世的普世主张,却使得美国的政治决断所需支付的成本,能够比较容易地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现代世界秩序需要为人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这要求对各种禁忌的突破;但同时世界秩序也需要有力量维护自身,这又需要一种固执的不妥协。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历史已经做出裁定,就西方文明对世界秩序的意义而言,欧洲负责勾勒未来美景,美国负责提供当下保护。美国的普世主义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虚假性,需要欧洲为普世主义正名;欧洲的普世主义有着某种意义上的虚幻性,需要美国为其撑腰。旧大陆与新大陆,对于世界历史有了不一样的责任。
单薄的日常政治视野,会让政治迷失在对细小问题的争论中,无法再直面更为根本的问题:人类需要思想强度来回答,自由与正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人类需要精神强度来回应,在自由与正义遭受威胁之际,它如何保卫自身?这种威胁可能来自外部,但它同样可能来自内部,来自理想的异化,来自建制本身的蜕变。
倘若丧失直面这些根本问题的勇气,将会让自由变得脆弱不堪,让人类的前景变得晦暗。在这个意义上,正是“文明的冲突”让人类的精神重新焕发活力,重新获得勇气,被建制化所异化的理想,也能够脱开建制的束缚,进行更为严肃的追求。
喜欢枢纽:3000年的中国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