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惠帝二十一年,三公主楚宁登基,信王摄政,改年号为天狩。
女帝迎奉姚皇后为太后,迁居慈宁宫。
登基大典结束后,枯荣上师偏偏站了出来,“请陛下移驾太庙,为先帝扶立牌位。”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拦了楚宁的驾。
汪麒堂觉得有些不妥,低声问何春宜说:“老夫记得平帝驾崩后,是由国师立的牌位吧?”
何春宜干咳一声,小声道:“兴许枯荣上师那边还有什么讲究。”
他们都朝这边望过来,但事关皇室威严,谁都不敢置喙。
楚宁看出枯荣上师是想试探于她,又见姚太后等人并无动静,便颔首道:“有劳国师领路了。”
枯荣上师俯首行礼道:“陛下这边请。”
礼成已是傍晚。
楚宁回宫后,思忖一番叫来小佑子,吩咐他说:“命人挑些赏赐,送到清净观去。”
小佑子赶紧答道:“奴才遵命。”
他刚要告退,又被楚宁叫住了。
“等等,你亲自带人送去。”她的眉心微蹙,“最好能见到少国师。”
小佑子有些犯难,挠了挠后脑勺,赔笑道:“奴才听说少国师尚在闭关,怕是见他不得。”
楚宁“嗯”了一声不再说话。
小佑子摸不着头脑,略待了一会儿,惴惴不安地离开了。
宫女收拾好床铺,为她梳洗过,也一应退下了。
楚宁一头倒在软榻上,大睁着双眼望着帐子顶上垂下来的流苏。
她心中不安,总觉得今日处处透着蹊跷。
先是重病难愈的枯荣上师主持仪式,又是破例由新帝扶立牌位,再是……
柳亭川并非迷信鬼神之人!
楚宁很清楚这一点,在她看来,枯荣上师的话不足以为信。
她的心沉沉地往下坠……
次日一上朝,便有紧急军务呈到她的案前。
陈卫联军十万余人已逼近南境朝云山,携皇长子叩关要求守军放行。
后昭守军见势不妙,片刻也不敢耽误,当即发回文书求援。
朝堂上,不断有朝臣站出来,指责楚宁拒绝和陈卫交涉的决定失之轻率。
“陈卫十万大军压境,我后昭南境守军不过五万有余,一旦开战我军势必失利啊!”
“陛下圣明,非我后昭惧于陈卫,然敌军两倍于我,悬殊过大,不可贸然开战。”
“若是陛下派贤者能臣前往南境和谈,眼下的南境之危或可稍解。”
施以怀也附议道:“微臣自请担任使臣,即日快马加鞭赶赴南境,不出十日可抵边境和谈。”
有人叹道:“太傅大人高义,京城距南境路途遥远,此番太傅大人出使委实辛苦。”
楚宁垂眸听了半晌,听到此处便抬起头来,似笑非笑地看向众人。
“孤何时应准施大人出使了?”
姚星原也接话道:“施大人要喧宾夺主不成?再说了,和谈的筹码是什么,施大人的嘴皮子吗?”
陈卫两国先是要十座城池,被楚宁一口回绝后,又改为要黄金千两,边关放行。
这次,两国兵压边境,想要的恐怕已经没那么简单了。
施以怀傲然道:“臣忠心为国,自然问心无愧,也无惧小人构陷。”
“但施大人,”楚宁问道,“姚大人的问题你还没回答。”
施以怀猛地抬头看向楚宁,楚宁微微一笑,继续问道:“拿什么去谈?”
汪麒堂终于开口道:“老臣以为应先稳定南境局势为妥,否则北境一旦烽烟再起,后昭必然腹背受敌。”
他日夜担心北境形势,唯恐旌朔汗国驳回后昭互市的提议,改为发兵与陈卫夹击后昭。
“陛下,”信王也有些沉不住气了,“臣以为丞相大人所言有理。”
楚宁从案头挑出一封奏折,命太监当众宣读。
那封奏折是北境守将韩秋城将军亲自写的,奏折上明确写了北境近年来的防务情况。
他的奏折中提到,旌朔汗国今年遭逢多年罕见的大旱,国内草场枯萎,民众被迫迁徙多地。
因此,游兵散勇劫掠过后昭北境,也被北境守军赶了回去。
如今,韩秋城认为旌朔汗国急于获得稳定的物资来源。
念到此处,楚宁便命太监收声了。
群臣都听明白了,旌朔汗国莫说军需供应不足,就连百姓衣食都匮乏至此。
“他们连马都喂不饱,还担心他们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调头来攻打我们后昭吗?”
姚星原自以为替楚宁解了围,洋洋自得地看了一圈。
汪麒堂却仍然面露忧色,说道:“北境民风剽悍,尚未开化,恐日后违背契约,反攻后昭。”
“汪大人,有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但孤眼下要借此良机,大肆引进北境名马。”
楚宁深吸了口气,将心中所想一吐为快,“我后昭的步兵在北境作战长期处于劣势,想必诸位也清楚?”
“孤不仅要引进漠北的名马,还要换来他们的盔甲武器,孤要创立一支后昭的骑兵队。”
施以怀冷笑道:“陛下可听说过‘邯郸学步’?”
“施大人倒是有趣,”楚宁从容笑道,“要是拟为学步,孤也定要学成,将来好比他们走得快。”
说完,她又扫视众人一遭,问道:“诸位大人有谁对北境的了解远甚与韩老将军么?”
众人全都闭口不言,纷纷低下头去。
楚宁又问道:“孤已命人拟好北境互市条例以示众人,诸位大人还有何异议
喜欢江山如此,帝多娇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