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和《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
《增广贤文》集结了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一】《增广贤文》周希陶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
因云南省发生了叛乱,成都城里的所有军队都被调往云南平叛去了。一大伙土匪趁着成都的空虚,洗劫了城中的所有富户。
这伙土匪,是叛王秃坚派他们来的。秃坚为了筹集军费,派人找到乌蒙山上的土匪头子雷彪,许诺官职,让他带领土匪到四川省去抢劫大户。
四川省是当时第二大富裕省份,纪绪家又是四川的首富。所以纪家大院便成了土匪的抢劫主要目标。他们烧毁了纪家大院,烧死了纪绪的父亲及家丁佣人三十多口,掳去了纪绪母亲。母亲不肯受辱,咬舌自尽了。
值得庆幸的是纪绪进京赶考还没有回家,否则他也难逃此劫。
同时遭抢的人家中还有苏家,苏家母女那天正好去了重庆路[今重庆市,当时隶属于四川行省],到她妹妹家攀亲去了,娘俩也幸运地躲过此难。
【二】《增广贤文》周希陶
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苏家母女,母亲姓赵名语蓉,是书香门第。
娘家还有个妹妹,名叫赵语渝,嫁给了重庆的名士。平时姊妹和连襟就相互攀比和互相嫉妒,搞得关系是非常地微妙。
家里遭难后,赵语蓉娘俩赶紧到当铺当了身上的首饰,埋葬了苏家的遇难人员。带着15岁的女儿苏小雅返回了妹妹家,看看能否把孩子俩的婚事赶紧办了,并想借点钱来解决一下眼前的困境。
妹夫腆着个脸,一口回绝了语蓉的请求,说:“小雅的婚事,你得另寻一大户人家,一并收齐足够的聘礼,也好为你自己养老。我家这点财力,小户人家,也出不起太多的聘礼。这十两银子,你先拿着,算是我对姐夫上的礼钱[红白事送的礼金],你也不必还了。”[古代一两银子折合1000个铜钱,也可以说相当于现在1000元。]
语蓉听着这话的意思是解除了孩子们的婚约,语蓉非常愤怒,这不是落井下石吗?语蓉叹了口气,知道多说也无益,便带着失望的心情说道:“她姨丈,你看,能否先让小雅暂住你这里,我带着这么大的闺女也不方便。”
“这…暂住倒是可以,只是时间不能太长——你得赶紧给她找婆家。”妹夫显得很难为情,好像就怕苏小雅会赖在这儿不走似的。
“现在我家这种情况,怎能那么快就给她找到婆家?你都不要你的甥女了,谁还能管她的死活?”对妹夫的态度,语蓉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
“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妹夫赶紧地躲开了。
【三】《增广贤文》周希陶
炎凉世态,
富贵更甚于贫贱;
嫉妒人心,
骨肉更甚于外人。
语蓉此时才感受到了事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而这些体会在富贵人家比在普通人家感受得更加淋漓尽致;妒嫉猜疑的心理,在骨肉亲人之间表现得比与外人之间更加的鲜明。
在这种情况下,语蓉必须迅速地、冷静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气度去对待自己的处境,否则她将无法生存下去。
【四】《增广贤文》周希陶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语蓉回到了成都,以前的街坊邻舍都躲着她走,像躲瘟疫似的。
语蓉的丈夫的死还给语蓉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难题:挣钱的死了,花钱的都活着;债主找上门,外欠丢了信。
一听苏家出事,外面债主一看只剩下孤儿寡母,唯恐欠自己的银子成了呆账坏账,于是纷纷上门要债。以前丈夫经商的外欠,也没有了证据,无法收回。
语蓉的天确实塌了。她没地方可去,手里的这点钱又不敢租房子住,租了房,吃饭就成了问题。走头无路的语蓉无奈地坐在灰烬的门前痛哭。
以前的邻居出来对语蓉说:“你看你的日子,以后怎么过?”
语蓉抬起头来说:“还需她婶多帮忙,赶紧给孩子找个婆家,我自己一个人怎么着都好说。”
邻居问道:“小雅不是已经许给她表哥了吗?”
“咳”语蓉叹了口气,“她姨丈已退了这门婚事。”
“小雅知书达理,才貌双全…你还不如…让她去青楼……”邻居提议道。
语蓉的脸立即由忧愁变为生气:“我们再怎么着,也不能让孩子去那种地方吧!”
【五】《增广贤文》周希陶
使口不如亲为,
求人不如求己。
夜,死一般地沉寂,语蓉还坐在自“家”的门前,趴在膝盖上抽泣:没人能帮她了,以后该怎么办?难道真的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青楼,那样会毁了孩子的一切——还不如自己去?
可是自己年过三十,虽然模样姣好,但终究是年老色衰,看来去青楼是不现实的,干脆去妓院当“窑姐”吧!拿定了主意,语蓉起身向探花巷子走去……
【六】《增广贤文》周希陶
人情似纸张张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探花巷子是成都城南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街。
据说唐朝的时候在这条巷子里,出过一个朝
喜欢踏乡记之叹流水兮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