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要顺势而为!
在十九世纪,与大英帝国为敌,无疑是逆流击水。时过境迁,到了二十世纪,只要站在美国一方,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那个东方古国周边的几场战争)。而今天,任谁都知道,东方巨龙会超越美国。时代的更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要想成为时势的英雄,就必须顺应潮流!
回到十九世纪末,我们来对比一下英美的国力起落。1860年,这时英国占据世界财富59,超过世界的一半,而此时美国只占世界财富的13,在英国面前还很弱小。接下来,美国开始南北内战,英国继续大杀四方,最大时期殖民地面积有三千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如果没有概念,那么也就两个俄罗斯那么大)。到了1880年,德国、美国开始奋起直追,但是大英帝国还有底子,占据世界财富的45,此时的美国占据世界财富的23,刚刚达到英国的一半。可是仅仅过了十年,来到1890年,美国就超过了英国!
如果有人问我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哪里机会最多,我会告诉他:“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但如果你是问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哪里机会最多,我会毫不犹豫回答到:“美国!”
1879年,小克虏伯在纽约注册了“美国克虏伯集团”,虽然这个美国克虏伯和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目前完全没有经济瓜葛,但是克虏伯的姓氏会还是让人联想到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小克虏伯一到美国就拜访了美国的顶流大亨: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范德尔比特……
小克虏伯以钢铁为切入口,邀请有实力的企业合作,一起兴办公司。既然是大家参股,那么当然就是股份公司。虽然那些大亨还没有实际出资,但是小克虏伯跟各位顶流会晤的事实,大家都看到了,有很多人争着认筹“美国克虏伯集团”的股票。很快,小克虏伯就有了大量的启动资金。
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钢还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人们大量使用铁,但是却很少使用钢,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还无法大量制造出钢。直到1855年英国人贝塞麦试验成功,将空气吹入铁水以炼成液态钢,钢的价格降到了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一!从此,钢大量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人类迈入了“钢铁时代”。
但是,贝塞麦炼钢法有一个不足之处——必须使用优质的低磷铁矿石,这就造成了低磷铁矿石价格高,而磷含量高的铁矿石卖不出去。针对这一现象,1879年,英国冶金学家托马斯提出了碱性转炉炼钢法,即采用白云石高温烧成的熟料,混合焦油做成碱性的耐火砖炉衬,冶炼过程中吹入空气并加入生石灰。采用碱性转炉炼钢法,就算是使用磷含量高的低价铁矿石也能炼出钢了!钢的价格又一次下降,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炼钢的发展。
小克虏伯购买了碱性转炉炼钢法的专利使用权,新建的工厂正好用上新的转炉。新的钢铁厂建在海边,不光通铁路,还有卸货码头,可以使用海外的矿石。在钢铁厂旁边,小克虏伯还建造了一个造船厂。其实克虏伯家族早就对造船有意,在史实上收购了船厂,成立了后来的德意志克虏伯造船厂。这样一来,从高炉炼铁,转炉炼钢,钢水浇铸,轧板造船一条龙,各种工序连接在一起,工期大大缩短,而且节约了金费。
当时要造一艘万吨级货轮,至少要一年多。但是,这种造船速度怎么跟得上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小克虏伯提出一个目标:百日交船!船厂负责人找了多方人士,几位数学家告诉船厂负责人,可以采用统筹法,把各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定出来,然后从后往前反推,就知道什么工作所需时间最长(决定了交船时间),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展开。
通过统筹法一计算,交船期可以压缩到一年以内,这是一个进步。而且船厂负责人发现:统筹法从后往前推,可以比较精确的计算出某一项工作的开始日期,也就能确定该工作所用原材料进仓日期,这就提高了仓库的周转率。用简单的话讲,就是用更小的仓库面积就能完成工作。更小的仓库,意味着成本下降了!
运用统筹法,在设计并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把工作(或者叫船体部件)分成一个个不同的模块,模块做好之后,再到船厂组装起来就好了。有些模块(或者工作)还可以外发,利用全美国的资源,做好之后通过铁路直接送到船厂,甚至可以通过码头运来直接组装。
船厂负责人通过模块化组建工序,再次对造船周期进行推算,得出的结果是:交船日期可以降到5个月之内!这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船厂负责人立即向小克虏伯汇报了此事。小克虏伯当即拍板:船厂采用统筹法规划各个造船工序,采用从后往前的“拉动式”确定各个工序的时间节点,采用“模块式”的分包工序然后在船厂组装。任命有设计背景的资深工程师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各个工序的进度,项目经理根据各工序进度决定浮动工资。
1880年中,美国克虏伯集团开始对客户接单,并承诺:150天交船!(史实:美国自由轮从铺设龙骨到下水只用了4天15小时30分钟,当然很多非常重要的工作都是在它下水之后才完成的。)这年代,正是美国高速发展时期,一时间订单纷至,工厂热火朝天。
时代大幕缓缓拉开,大洋彼岸潮起云涌!
布鲁克林大桥横跨美国纽约州纽约东河,连接着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和
喜欢穿越小克虏伯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