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儒者的动向是怎样?特别是秦二世元年陈涉、吴广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爆发以后,儒者的动向又是怎样?这似乎不失为一个有趣的题目。就《史记》和《汉书》及其他资料去考察当时的情形,可以看出有这样的几种事实:
一、一部分人还是在秦朝任官职;
二、一部分人在埋头研究或著书;
三、另外一大部分人参加了革命。
任秦官职的人,李斯不用说便是绝好的代表。李斯是荀卿的弟子,当然是一位儒者,入秦之后曾为吕不韦门下的舍人,但到吕不韦失败,即一弃其所学,而以权谋术数,严刑峻法以媚秦。焚书坑儒之议就是他发动的。他要算是很会做官,然而结果为赵高所谗杀。
李斯是这样,他门下还有不少的“宾客”,大约也有不少的儒者在里面。这些人和李斯一道遭了“收捕”。李斯既身被五刑而夷三族,他们的大多数总是难免于一死的,详细的情形书中别无记载。
除了李斯及其宾客之外,论理也还有不少的儒者在做秦朝的官,可考者是还有些没有坑完的儒生与博士。此事见《叔孙通传》。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候补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何如?”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示天下不复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偷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令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按诸生言反者,下吏。诸生言盗者皆罢之。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叔孙通已出宫,反舍,诸生曰:“先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几不脱于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据这个故事看来,可见在秦焚书坑儒之后,还有不少的儒生在做博士或候补博士,秦代的坑儒并没有把儒坑完。同时秦代的焚书也并没有把书焚完。我们看李斯所上的焚书令是:“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可见就是《诗》、《书》、百家语,所烧的只是民间私藏,而官家博士所掌管的是没有烧的。但《诗》、《书》、百家语结果是受了烧残。在这儿还有第二把火,便是楚霸王项羽的“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埋头研究或著书的人是怎样呢?
在我看来,荀卿似乎就是一位最伟大的代表。
荀卿是得见李斯为秦相的,《盐铁论·毁学篇》云:“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也。”李斯为相当在始皇三十四年,已是兼并天下后的第九年。虽然有人认为荀子活不到这样迟,那是因为把荀子的生年太推早了的原故。荀子十五始游学于齐(据应劭《风俗通义·穷通篇》),被《史记》与刘向《叙录》误为了五十。《韩非子·难三篇》言:“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这位“孙卿”,疑字有误,应该不是荀子。把荀子的生年推后些,活到八九十岁尽可能及于秦代。在这儿《荀子》书中有一个内证: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示)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
这是《荀子》最后一篇《尧问篇》的最后一节,原文还有一半光景,盛称荀卿为圣人,不亚于孔子。这不用说是荀子的门人所加的赞辞,但从这段文字看来就可以知道荀子是明明活到了秦皇统一天下以后,他曾以佯狂示愚,明哲保身。一般的研究家不知道怎的,却不甚注意这一段文字。在我想来,荀子晚年一定是相当窘的,他在《成相篇》里面也有好些牢骚不平的话,特别是下列二章值得注意:
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春申君是用过荀子的人,这章的末句应该说的是春申君失败之后楚国不久也就亡了。
世无王,穷贤良,暴人刍豢仁糟糠。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这应该指斥的是秦政,言秦以霸术得天下,并非王者之道,秦政是有充分的墨家色彩的。
荀子善言《易》,今存《易传》应多出自荀子或其门人。这是一种烟幕,因为卜筮之书不在禁止之列。《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农家、方技、医术、蓍筮、杂占、神仙诸书,多假托神农、黄帝,应该也怕是秦火以后没有出路的一些儒者之所为,因为医药种树之书也是不在禁止之列的
喜欢青铜时代.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