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年冬,朝鲜国,肃宁馆,明军大营。
从辽东、蓟州、保定、山东、浙江、山西、南直隶等地跋山涉水而来的各地兵卒已安营扎寨完毕,立完壁垒栅栏,趁着大雪停歇的功夫,不安分的各地士卒们开始在刚刚踩平积雪的校场上较量武技。
说是较量武技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相互斗殴,但只要不出阴招下狠手,将官们才懒得管,甚至有的还不在乎身份跟士卒们较技。
四万人的大营,人喊马嘶、万分嘈杂。
几名传令兵急匆匆的从南兵营帐地跑出,朝着军营正中的校场跑去。
刚到校场,就见一群士卒们正围成一团,正大声的鼓舞助威。传令兵们挤进人群才见到让他们一阵好找的参将骆尚志正拽着手臂粗的麻绳跟七名士卒玩牵钩。
骆尚志臂力惊人,仅凭一人之力竟然能跟七名膀大腰圆的兵卒汉子势均力敌,甚至牵钩绳上的吊垂都开始朝向他那边。
传令兵急匆匆跑到骆尚志身前,也不顾此时骆尚志正憋气吃力着呢,道:“骆参将,李提督此刻正调令各军将官齐聚中营,未免士卒劳顿并未击鼓,吴将军没找着大人就先去中营应调了……”
那七名兵卒见传令兵有急事宣调骆参将,互相使了眼色,微微泄力,然后陡然间齐齐扑倒在地,咿咿呀呀叫苦不迭了一阵,就表情夸张的伏地大呼:“骆参将真是神力!小子们甘拜下风!”
骆尚志甚是无趣的将牵钩绳甩到地上,呵斥道:“连这点力都不舍得出,等到了平壤还怎么跟倭寇拼命?真是一群老兵油子!”
众兵卒嘻嘻哈哈的爬起来连声称是。骆尚志也不跟这些兵油子一般见识,眉头一扬,环顾四周大喊道:“无虑!无虑!无忧无虑!本将的盔甲呢?”
一名十六七岁的小卒抱着参军盔甲急冲冲的跑到骆尚志面前递过,小声抱怨道:“参将您就别大庭广众喊我这诨名了!”
骆尚志哈哈一笑,夺过盔甲一边穿戴一边骂骂咧咧道:“叫你诨名怎么了,你那大名可不就这么个意思吗?”
“可我那是大明律的律…”小卒嘟囔道。
原来这小卒姓吴名律,是浙江游击将军吴惟忠的远房子侄。吴律,无虑,故而众人皆称其无忧无虑,以至于叫顺了嘴。
吴律幼年丧父,承蒙吴氏宗族照顾补贴家用,得以由其寡母自幼带大,并在族中私塾完成蒙学。
由于吴氏家族最有能耐的是他那远房伯父吴惟忠,现任职浙江游击将军,执掌大明健旅四千戚家军,故吴家子弟好习武弄棒者居多,吴律也不例外。再加上无父兄教导,便刚满十六岁就跟着伯父参军入伍。
今年年初,倭国兴兵朝鲜,辽东军祖承训首次入朝与倭作战,便在平壤城遭遇大败。天子盛怒,急招刚平定宁夏之乱尽灭哱拜族的李如松为辽东提督,主持入朝灭倭之役。做为平定东南倭患的劲旅戚家军自然也在征召之列,吴律便随伯父吴惟忠一同前往辽东参战。
在辽东集结兵马之时,戚家军作为南兵由吴惟忠与骆尚志一同节制。也就是这时候,吴律被伯父派到骆尚志处当亲兵。真要论军职,一个是游击将军一个是参将,还是骆尚志官高一级,不过骆尚志手底下嫡系兵马不过数百,还以家丁为主,实力自然还是吴惟忠来的大。
吴惟忠将自家子侄派给骆尚志当亲兵,其实也是有拉拢之意。毕竟吴惟忠与骆尚志同为浙人,可谓近邻老乡,这在讲究地域出身及南北派系的明朝官场中,抱团取暖是必然的。
骆尚志虽说是五大三粗的武将,但好歹是唐初四杰骆宾王的后代,心思颇为缜密。他明白吴惟忠的心意,自然也不会亏待了吴律。虽名义上是其亲兵,负责鞍前马后各类琐事,但稍有闲暇功夫骆尚志就会教些武技并指导一些排兵布阵之术。
骆尚志已经穿戴好盔甲,当即便往中营赶去,吴律作为亲兵也跟了上去。
刚到中营前,就见三十余名将官分四列站在营前听令。姗姗来迟的骆尚志大大咧咧的走到南军一列,与吴惟忠打了个照面。
吴惟忠后退一步,让骆尚志排其身前,然后小声道:“怎么这么迟才到。”
“跟一帮小子在校场牵钩呢……怎么?可是要领军命?”
骆尚志问道:“不是!是那遣使沈惟敬的计策生效了,倭人已派出使者前来议和称臣。”
“这么说,这战不用打了?”
“倭人奸诈,是敌是和,由宋经略跟李提督负责,咱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又过了一刻钟,三军将官皆已到齐,中令官高喊一声:“恭迎宋经略、李提督!”
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与辽东总兵李如松一同走出营帐,经略宋应昌作为文官执行监军之事,并不直接插手军务,故跟众将官稍微寒暄了几句话后就让李如松开始做安排。
李如松并未穿戴盔甲,而是一身常服,不久前平定宁夏尽灭一族,举手投足间都感觉有股杀气萦绕。
众将在他面前都不敢托大,皆执军礼,听候调令。
“倭人派出二十三人的使团前来称臣,诸位将军都给咱打起精神来,可勿要在这群倭国人面前丢了天朝威仪!”
众将轰然称诺。
此刻吴律与众将军的亲兵一起候在将门外,不时的将目光挪过去打量一番,年少的他还把持不住好奇之心。
中军的营帐修的规整,正中是众将所在之聚将场,将门里外两侧则都是提
喜欢违律者请大家收藏:(m.shudai.cc),书呆网更新速度最快。